挑选物品是我的一个障碍,常常会被搞的头晕脑胀。“都行吧,好像没什么区别”如果非要选一个,我的太阳穴就有往外鼓的感觉。年前换了房子,打算这个月要简单装一下,又要面临大量的选择,这个过程真是不舒服。
很多时候看似做了选择,其实根本没有选择,那不过是权宜之计,是逃避。或许在选择之下我们那颗患得患失,不敢面对失误的心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来看一下作者是如何做的吧!
1.挑选合适的餐具
作者建议与其摆弄各种料理器具,不如先从挑选锋利的好刀和好用的砧板开始。
先说刀,与其买很多厨房用具,不如多花点钱买一把好刀。一把好刀有恰到好处的重量,不花多余力气就把可以轻松切落食材。那些无法切断的刀,过于用力会破坏食材。对于刀的保养,作者甚至亲自学习了研磨刀刃,保持其锋利的方法。
选案板。作者重视菜刀与案板触碰时的触感。天然的砧板,菜刀与之接触的感觉是柔软的。在切的过程中食材像是被砧板吸附,而不会滑动。日常打理砧板的基本原则是好好冲洗,充分干燥。时常晾晒,起到杀菌作用。作者还用砂纸打磨,以防止砧板表面长出肉刺。
搬新家后,我也要挑选一把好刀和好用的砧板,让好的东西,加上细心的保养,成为好的伙伴。生活中的一些小方法,会让使用时更方便。
对于不方便我是哧溜一下就跑了。怕麻烦,困难感是我感受中常常出现的一种。
跑题联想:我过去总是习惯性陷入一种生活的困难感中,不知所措。这让我联想到上高中后学习上的困难,做不出题来的那种自我否定和自我封杀。这两年对自己的思维有了一些觉察和体验后,甚至想或许这是生命早期设下的一个程序模式。出生时经过漫长的待产,最后母亲难产,是医生用胎头吸引器吸出来的。这个来到世界上的最初的感觉是艰难的。这或许就是我出生时形成的信念:靠我自己是不可能做到的,我是无能的。后来听妈妈说,当时情况只允许保一个,爸爸在同意书上放弃了我,说只保妈妈的命。我想我很多后来的感觉都与此有关。这种困难感,也与心灵底端的匮乏有关,匮乏会驱使节俭,这本身就是退而求其次,增加困难,更费力的过程。
OK,继续。
基于这个原因,我会有意识的告诉自己,现在的我已经长大,要从“远古”时代回到现实和当下,破除老旧的破坏性信念,开放自己,各种小技巧,方法都会因我而来,这会帮我获得更加轻松,更加有品质的生活。
作者这块砧板用了七年,刀用了五年,它们都显出各自的味道。耐心的呵护,渗入岁月的厚重,陪伴的温度,每一物都载有生命的轨迹。
2.选购质量上乘的,每天都会用的基础餐具。
“东西便宜不是我购买的理由。”作者写到。
我买的东西也不是便宜的,但是我常常感受到价格对我的左右。是那种在便宜次品前的鄙视,在质量好又便宜的物品前的贪婪和匮乏,在价格昂贵品质顶级的物品前无感,我知道这无感下是一种深藏的不配得和无能感。与物品的关系,体现了金钱观,体现了自己的价值观。我看到自己价值观建立在巨大匮乏与罪恶感之上,真是辛酸与怜悯。海燕老师说,先看看自己有多不爱自己再说爱吧。
作者会选购每天都会用的基础工具,一旦买了,就好好用,常常用。这也是打动我的地方,与自己内在没有连接,是不会这样对待物品的,我买的无论贵的还是便宜的都有很多扔掉的和忘记它存在的。在选择它们时是不是负责任,是不是出于爱很重要,出与爱的选择,会让你与物品在日后更容易融合,会对这个来到你家里的新成员爱护有加。
3.作者的锅
珐琅锅,品牌staub。高保温,厚重的锅盖,保护营养和香味流失。适合慢炖。炖牛肉用它。
不锈钢锅,品牌Vitacraft。常用直径28和20厘米。可以无水烹饪,热传导性也不错。
小口径的锅可用来煮一人份的味增汤。
铜锅。蒸贝类,蒸鱼。铜的热传导性好。
4.调味料的收纳。
只买正好可以换入瓶装的分量,绝不会买回以后一部分装瓶,一部分仍然留在袋子里。剩下的调味料留在袋子里,很容易忘记他们的存在。
半透明特百惠适合保存干货。特百惠有良好密封性。
作者面粉一次购买量为2千克,可以一次全部收入其中。
米缸也是用可容纳2千克透明的。
5.把空间分为三层收纳。
工具收纳要以便捷,视觉清晰度为准。
第一层。盛饭勺子,剪刀不锈钢等。
第二层。木制饭勺。西餐用勺子和叉子。
第三层。不锈钢或玻璃大盘子,盆之类。
这类厨房用具需要立刻拿出,不要杂乱收纳在抽屉里,可以做一些隔断。拿的时候方便迅速。
频繁使用的放在方便用手够的地方。
厨房用纸,保鲜膜等消耗品,琐碎的调味料不要摊放在外面,最好放柜子里。
书中精髓:
1.工具和食材要认真考量安放场所。所有食材应该物尽其用,不要发生忘了它的存在的状况。
2.厨房要有理想的餐具,要适当杂乱,但无死角的掩藏,拒绝东西藏到发霉浑然不知。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