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动物想要生存,就不得不改掉慵懒的本能,让自己跑起来,去躲避天敌或者猎取食物。
狼为了更好地生存,相互之间选择合作,让出部分食物,克制自私的本能;
人为了更好地生存,制定了文明的规则,克制了厮杀的本能。
生物进化的历史并没有很大程度上改变生存的基本机制。我们的大多偏好和做出的选择更多地源自于我们的生物性。比如说,男性倾向于选择外表较有吸引力和身材比例感较好的女性做配偶,因为他们的生物性意识认为,这样的女性更有可能繁殖出较为优秀的后代。而女性则倾向于选择高挑和强壮的男性作为配偶,这样才能给她们以足够的安全感,因为这样的男性看上去更能够捕获到猎物和战胜侵略者。
尤瓦尔·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在此书中写道:“人类之所以能够实现数万甚至数百万人通力协作,而一些动物只能形成几十或者上百个单位的社群,是因为人类是所有生物中,唯一能够相信‘虚构信念’的物种。”
人为什么更高级
比如说,及时享乐是生物的本能。动物很少做那些短期内看不到收益的事情,因为动物的本能就是及时享乐。而人类相对于其他动物更为高级,是人们愿意为了长远的利益而克制自己享乐的本能。为长远的利益着想。
如果一个人不能很好地克制自己的本能
那他更像是在退化
在水平进化中处于劣势
他也就更容易被这个社会所淘汰
越是能够克制本能的生物会更高级一些
越是能够克制自己本能的人往往也更优秀些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缓慢的进化已跟不上现实的步伐。再用我们的本能去面对这个变化越来越快速的世界,我们有可能就会慢慢被淘汰。
要想让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
就需要战胜更多跟不上时代的本能反应
让自己不再用低效的方式去适应和学习
不再让愤怒冲昏头脑
不再被直觉遮蔽双眼
那是哪些因素影响了我们走向卓越呢?
认知模式的稳定性
俗话说“三岁看八十”,在很小的时候,我们的行为模式就已经被外界环境培养成一个较为基础的模式,“行为模式”在大脑的反射区被“常识固化”了。我开始能理解为什么我们的父辈相对来说比较固执一些。
急功近利
记得以前一个朋友告诉我,她上学的时候有段时间非常努力地学习英语,但考试结果总是不理想。后来,她索性将重心放在其他科目上,这个时候她的英语成绩反而突飞猛进。看上去感觉反而是“松懈能够提高成绩”。
事实真的如此吗?不是的
因为我们的收益都存在滞后性
改变并不会立刻发生
而是需要时间的累积才会出现效果
这也是很多人没能在正确的路上坚持到成果出现,就与优秀擦肩而过原因。
舒适区
一直停留在舒适区的足球运动员会被要求用反脚踢球,或者以最快速度跑完全场。但是足球爱好者则没有教练强迫,他们更倾向于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去踢球,他们只是享受这个过程。后者就是在自己的舒适区里行事,所以他们的球技进步水平也很有限。而足球运动员则是被要求用各种不舒服的方式去踢球,虽然感觉挺折磨人,但他们也因此变得更优秀,进步更大。
大多数人不愿意离开舒适区,很大一个原因是因为,离开舒适区往往意味着短期的效能降低。就像左脚踢球的运动员一开始会踢不好一样。
在这个过度注重效率的社会,人们更难有精力去试错。
“干货”始终没有“鸡汤”那么容易让人接受。
“鸡汤”就像是色情按摩,你哪里舒服就按哪里;读起来会爽,也能够“饱腹”但不会让自己更“健康”,且变得更美好。
而“干货”就像正规按摩,你哪里不舒服它就按哪里。读起来很烧脑,且能让一个人变得更加完整。
李小龙说过,“我不怕会一万招的人,我只怕一招练一万次的人”
如果没有深度思考和训练,那么学到的东西也很容易只是“花拳绣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