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318 肖明萱
2020年4月4日是清明节,也是国家哀悼日。这一天雨水不会打湿墓边新放的白花、纸钱与食物,新冠疫情余毒仍未褪尽,戴着口罩的人们几乎没有真正前去扫墓的可能。国家哀悼日,禁止公共娱乐,几大游戏公司自发停服一天,0点一到,大小游戏几乎都停止了运作。游戏玩家中,尽管主流舆论表示支持本次停服,但仍有一些不那么和谐的声音出现。
本次疫情中,有太多逝者值得铭记。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需要做一些什么来证明英雄们的事迹值得举国缅怀,证明失去同胞的悲痛值得举国哀悼。禁止公共娱乐,不仅仅在宣告着这个日子的重要性,还表达了国家对奉献者与罹难者的态度。由于公共娱乐的大众性,这一举动比起“只号召”来说更加强调——对逝者的尊敬与感恩是国家该做的,也是每一个人该做的。禁游,诚然是正确而合乎事理的。米兰·昆德拉曾说:“有些人在安全的时候才是勇敢的,在免费的时候才是慷慨的,在浅薄的时候才是真诚的,在愚蠢的时候才是动情的。”纯粹因游戏停服导致自身利益受损而否认此行动本身,是缺乏责任意识与大局观的体现。1910年有一次传染病的大规模爆发,造成千万人丧命。具有传染性的尸体不断增加,百姓却想着入土为安,局势危急,此时摄政王载沣力排众议,坚持强制火化尸体,减少传染的可能——晚清风雨飘摇,却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基本控制了疫情。这之中,火化尸体如同游戏停服一般难免触及个人利益,但身处集体之中,自由并不是绝对的,集体凌驾于个人之上。
毋庸置疑,禁游的出发点是被认可的。于此基础之上,部分网民却开始质疑停服这一形式,围绕“形式主义”批评叫嚣,颇有扣帽子之嫌。而笔者认为,停服应当被理解为一种礼节、一种仪式。经历过停服哀悼汶川大地震的游戏玩家一定不会忘记2008年5月20日,由此可见游戏停服的“作用”是真切的。外显的礼仪是表达自身情感的直观方式。至于是否有必要“粗暴强制地”全天停服,游戏被“一刀切”各大短视频等娱乐平台却能照常使用,笔者持保留意见。其一,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作为“第九艺术”的电子游戏本质上与电视节目等所谓“娱乐方式”并无二致,视游戏为洪水猛兽的观念已略显陈腐,于哀悼日刷低俗短视频不见得比欣赏一款高质量的游戏更加高尚;其二,玩游戏与进行哀悼并不是对立关系,不少游戏玩家在游戏中有表达自身情感的特殊方式,有于游戏中自发举行纪念活动的文化,游戏不见得不是“正能量”平台。休息日无法通过游戏放松自己,加上这些同游戏有关的陈年痛点在本次禁娱行动中再次被戳中,玩家难免会产生不满情绪。更新与游戏相关的观念,还需时日。
哀悼,皆是肺腑之情;游戏,不忘心存感恩。愿逝者安息,生者奋进,国家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