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写作不只是在记录,而是在唤起一些沉睡着的美丽的心。昭君:今天是写作的第2009天。
今天分享世界文学史的经典作品《伊索寓言》以及关于这本书的读书心得。
像《龟兔赛跑》《乌鸦喝水》《农夫与蛇》《狼来了》这些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故事是我们每一代孩子的童年故事,而这些好故事都来自著名的《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希腊人对世界的认知和感悟,他通过寓言这种形式映照出世间百态,也代表了古希腊人独特的精神风貌。
《城南旧事》的作者林海因提到这本书是这样说的,他说《伊索寓言》有永恒的价值,对每一代人都有益,希望家长和老师能把这本书介绍给自己的孩子、学生,让他们也能得益。
还有北京语言大学教授、作家梁小生也曾经谈过,伊索通过自己的思想力来创造故事,争取自由,当我们这样来看伊索,看《伊索寓言》的时候,我们会对这件事,这段历史新生出一种温情和感动。这就是后来为什么人文主义要把自由放在重要位置的原因。
寓言作为文学作品的一种,寓言集中的反映了人们在生产劳作和日常生活中体验出的生活智慧,是人们生活感悟的集合。他常常用故事或者拟人的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
作为文学作品的一种,寓言集中地反映了人们在生产劳作和日常生活中体现出的生活智慧,是人们生活感悟的集合。常常用故事或者拟人的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所以带有一定的教育劝导的作用。就比如说我们特别熟悉的《龟兔赛跑》,它就是利用乌龟和野兔这些动物,进行赛跑的童话情节,来说明那些过分夸耀自己才能,却不能脚踏实地的人,往往会彻底暴露自己的无知,最终一败涂地。
《伊索寓言》正是寓言中的代表作,它是世界早期的寓言故事集,被誉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四大寓言之一,和法国的《拉·封丹寓言》、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还有德国的《莱辛寓言》共齐名。
其中《伊索寓言》诞生于2500多年前的古希腊。当时,中国正值春秋时期,它原名《埃索波斯故事集成》,汇集了古希腊民间流传的讽刺的比喻的这样一些故事,经过后人的加工整理成为现在流传的《伊索寓言》。它是古希腊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价值不亚于希腊神话和荷马史诗。在我国早在明末时期由传教士引入,近代翻译家林术将它翻译为《伊索寓言》。由此,沿用至今。
《伊索寓言》中大部分都是有关动物的寓言,以动物为寓,教人处事和做人的道理。下部分会分享以神明或者植物为主人公的寓言集,这些寓言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它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来揭示事物的某种特性,总结日常生活的经验,隐喻抽象的道理是充满着智慧和哲思的。
所以通常在结尾以一句话,画龙点睛地来揭示整个故事中蕴含的道理。语言不多,但却值得我们好好回味,而名篇的独立性是很强的,所以反应的思想和倾向也是各不相同。
可见,这是古希腊人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进行的一种集体创作。那么这些寓言它不仅简单直白,也是通往普通人性的一扇大门,体现着对于生命、信仰、善恶等等这些终极命题的思考。
伊索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和克雷洛夫、拉封丹、莱辛并称世界四大寓言家。他以著作《伊索寓言》闻名于世,是西方寓言的鼻祖了,但是现存关于伊索的史料却是非常少,他的名字第一次出现于古希腊历史之父希罗多德的著作《历史》中,也在其他重要典籍中有所出现,但是因为他的身份是奴隶,也没有其他著作或者文学作品,所以历史的真相就相对地模糊了。
伊索大概生活在公元前7世纪到6世纪,有人说是小亚细亚的弗里吉亚人,也有人说他是来自非洲的奴隶。传说中的伊索面貌不俗,黝黑、高大、结实、短臂、厚唇,据此可知伊索应该不是白人,他曾经侍奉过智者克桑特斯和雅德蒙,因其博学多闻,获得了尊重和被释放成为自由人。
曾经游历希腊各个城邦,由于他经常以寓言讽刺世人,最后在德尔菲被当地人推下悬崖丧命。伊索死后,德尔菲就不断地受到各种天灾人祸的侵扰,史称伊索的复仇。直到德尔福人向他的幽灵表示赎罪。
这些内容也都是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出版的《伊索寓言》,以及有关故事中所记述的,纯是流传的传说。至于《伊索寓言》的内容是否全部为伊索本人创作,现在也没有办法考证了,大概率就是古希腊人以伊索之名,钦佩于伊索的智慧,将当时的古希腊的寓言集合整理,尽数归于伊索名下。后来又经过数次的编辑加工,慢慢地加入了印度、阿勒伯以及基督教世界的寓言成分,才逐渐成为当今我们见到的伊索寓言。
总的来看,伊索寓言的文学成就大致就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伊索寓言主要是动物的故事,同时也收录了一些植物、神话传说以及反映人们日常生活的片段。故事的设计面是非常广的,几乎是包罗万象。比如乌鸦和狐狸这个故事里,狐狸对于乌鸦的阿谀奉承,乌鸦陶醉其中,是不是跟我们人类很像?海豚会在大海中救起落水者,狮子捕食、狐狸和驴。这些不仅符合动物本身的天性,而且设计是非常精妙的。虽然有人为杜撰的情节,但是开始读起来非常真实,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第二,《伊索寓言》的语言表达形式也是非常具有个性化的。我们读《伊索寓言》,它并不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环境的描写,它最在意的是情节动作过程的交代,叙事非常地简单明快。
这里的雄鹿就是一只长角的鹿,狮子也就是狮子,作者不会详细描述鹿和狮子的外貌特征,以求差异化。当雄鹿为了逃脱狮子追捕,卡在树枝上了。作者也没有用重笔去描写周围环境的变化,树林的茂密程度,鹿角被卡住的角度,雄鹿挣扎的状态,狮子捕咬的动作等等细节,而是直接交代结果。基本上都是客观直叙,很少对话,从而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另一方面,《伊索寓言》又具有着非常高超的语言技巧。这故事里大多都采用了拟人化的语言,赋予他们鲜明的人的个性,比如牛是忠实,狐狸是狡猾,狼是奸诈,狮子是强大残忍,驴是愚蠢笨拙。作者借用这些动物来讽刺社会中的某些人以及某些人身上的弱点,而且作品产生了很多的金句。作者非常擅长用很短的内容概括整个故事的中心思想。
例如《一捆木材》中的“团结就是力量”,乌鸦喝水中的“当体力做不到的时候,耐心和技巧会帮助人成功”,“需要是发明之母”。《乌龟和老鹰》中的“骄者必败”,《披着狮子皮的驴》中的“装腔作势过分卖弄的人注定会暴露原形的”,还有《驴和他的主人》中,“在一个地方不满意的人,在另一个地方也很难快乐”。还有《狼和牧羊童》中“伪装的朋友比公开的敌人更危险”。
看这些经典的故事,通过这些简短有力的金句进行点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也体现了《伊索寓言》简单的语言魅力。
第三,将故事人物的性格放大化人格化,以追求夸张的一针见血的戏剧效果,动物人格化其实是《伊索寓言》最常见的一种艺术手段,在经典名篇《狐狸和葡萄》中饥肠辘辘的狐狸,怎么都够不着那个高高悬挂着的葡萄藤,他正很失望地离开的时候,一边走还一边说,吃不到也没关系,这些葡萄看起来熟透了,其实是酸的。它就是用故事来告诉我们,有些人明明因为自己的能力不够,却制造各种非议借口,以获得暂时性的心安理得。这和人类羡慕嫉妒恨的心理何其相似,极具讽刺效果。
《伊索寓言》它开创了动物叙事的先河,通过动物的视角叙述当时的现实场景,赋予动物人类的语言,真实的情感,还有典型化的性格,借兽拟人,以动物映射当时人物的真实性格和行为举止,用幽默而寓意深刻的语言再现人类社会的真实场景,而狐狸这个角色在《伊索寓言》里,无疑是典型的动物男一号了。
在357篇寓言故事中,狐狸分别以主要的形象或者次要的形象占据了近50篇的内容。其中以主人公形象出现的就有29篇。那为什么《伊索寓言》狐狸占据了如此重要的地位呢?
首先源于古希腊文化的狐狸信仰。古希腊文化崇尚智慧,他们非常了解狐狸的生活习性,狐狸为了躲避天敌,更好地生存,那种机智狡猾,乃至冷静的特点都非常符合当事人们的精神追求。
另外,狐狸的体型以及在自然界中所处的地位和人类是非常相近的。狐狸它不像狮子老虎那么硕大,它也不像鸡兔子这些动物那么弱小。正如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一样,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而且都善于以智慧取胜。
狐狸体现的性格多数都是负面的,以一个精致自私的利己主义者的身份出现,靠着什么花言巧语,巧言善辩这样的手段实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书里也有关于狐狸正面形象的描写,比如经典的故事《老狮子和狐狸》,这个故事里,老狮子用非常友好的态度诱骗狐狸走进他的洞穴,狐狸也并没有轻信老狮子的言论,而是谨慎地观察周围环境,最后发现其他动物只有进洞的脚印,没有出洞的脚印,从而判断出老狮子别有用心。这里的狐狸就代表了头脑冷静,善于观察和推理的智者。
还有一个故事《狐狸和豹》,互相为吹嘘自己的美貌争吵不休,豹总是夸耀自己,看我身上五颜六色的斑纹多美呀。狐狸却说,我要比你美得多,我的美并不体现在表面,而是灵活的大脑。这个故事就说明狐狸能够看清形势,理解到智慧的美胜于形体的美,懂得使用头脑作为武器,也是智慧者的化身。
为什么狐狸的形象有着这么巨大的反差呢?
其实啊,无论是褒义还是贬义,都源于最初的聪慧。这里表现的多面性也展现了复杂的人性,人们其实能够在狐狸的行为中找到自己的身影,也可以通过故事件行深刻的反思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