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带着木木、土土在缙中操场放风筝。风筝一大一小,大的是数年前买的,小的图案是木木去年自己画的。孩子们在绿茵草地上很开心,土土拉着小风筝乱跑!
同样也有几家拖家带口一起放风筝的,很快就陆续被大人催着回家作业或是上课去了!孩子们表现也很淡漠,收拾风筝乖巧地跟着回家……
感慨或许真的是时代不同,放风筝已全然没有我们儿时的激动兴奋,在那一堆花花绿绿有声有色的玩具里,风筝可能真的算不上什么?
想起儿时物质匮乏,哪有成品的风筝卖,乡间孩子拥有大一点的纸张就是考试卷了,所以虽然不喜考试,但每次发考试劵时,坐在最后排的我却总是高翘着脑袋盼望着试卷能大点,再大点。看那试卷离我越来越近,仿佛就是我在收线,风筝慢慢向我靠拢!
年纪小时,一般都是父亲给我做“王”字风筝,几根竹篾横竖一搭,糊上试卷,再在尾部拖三条长尾巴就成了。
待再大点,已开始青春萌动,那时特别喜欢邻家一男孩,现在回想可能就因他做得一手“燕子”好风筝。
拿把砍柴刀把竹篾轻轻地削薄削细,然后几根竹篾在他手中挤弄一番,再用绳子一固定,燕子的雏形就出来了。糊上试卷,再用毛笔一点画,活脱脱的一只燕子就出来了。
那时我总把自己考得最好的试卷整齐叠好贡献给他,在旁边静静守着,然后换回一只黑白分明的燕子风筝捧在手里,那是如珍宝般小心翼翼!
溪摊边、田野里都是放风筝的好地方。正如“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诗句所言,放学归来,迫不及待把风筝从家里小心地捧出,平整地放在地上,然后开始助跑,看着风筝徐徐上升,心也跟着慢慢升腾起来!那时就很好奇,风筝在那么高的地方,它看到的我们是什么样子的?那时也很向往,如果能像风筝一样在天上高高飞翔,那该有多好。
那时放风筝用的线都是缝被子用的棉线一段段接起,而风筝又相对比较笨重,飞得高或风力大了就会经常出现断线。
本来紧紧抓在手心里的线,噌的一声瞬间失去了张力,看着那断了线的风筝,没了方向似地缓缓离去。而我总会毫不犹豫撒腿朝着那风筝方向跑去,仰着头追着那风筝,有时脚踩到泥塘里,有时候被田埂绊倒了,有时候被纵横阡陌的小溪流给隔断了……不管如何,爬山涉水我都还继续追着风筝,直到追回或真的失去……
如果风筝有幸被追回,那也是“衣衫褴褛”、惨不忍睹了,但骨架在就好。他会帮我细细修补,补过的地方不忘再把颜色续上,或全部撕掉重新糊过。
那时学校好像每年都会组织放风筝比赛,后续再来一篇关于放风筝的作文,简直是学校春季活动的标配。
等过了放风筝的季节,我就会把风筝用一个大大的塑料袋仔细套好放好,以待明年再用……
招呼俩孩子回家,很快她们又跑向操场一角的健身器材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