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科学学习法》之如何学会高效学习

本书提到好几个点都些小触动,增加我的自信,首先提到“神经元”,每个人身上,大约有860亿个神经元。当学生在学习某种知识的时候,会在神经元之间创建连接。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棘,会去触碰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神经元一旦充分靠近相邻的神经元,一个信号就会跃过这两个神经元之间的狭窄缝隙(称为“突触”)。信号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中形成了我们的思维,也就成了我们学习的基础。那么再学习时如何激发神经元连接呢?你学习时某组神经元开始较为频繁地一起协作之后,就会变得像一支训练有素的合唱队。这种“合唱”实际上就是神经元彼此之间相互形成一个有序的排列,所以学习几乎同时激发神经元连接的过程

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分两个阶段: 

第一:“学习”阶段;1.边学边连,如下图你在左起第一幅图中可以看到,随着学生开始学习一个新概念(比如在老师简要讲解期间、在阅读教材或者观看视频时),神经元便开始寻找彼此了。2.学生继续学习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练习时,神经元之间就会建立连接(如第二幅图所示);

第二:“连接”阶段;1.学生积极主动地运用这种新观点、新概念或者新技巧的时候,这些连接就会在长期记忆中巩固下来,形成学生熟练掌握它们的基础(如第三幅图所示);2.用新颖的方式进行更多的练习,则可以将学习拓展到新的领域(参见第四幅图),从而让这些神经元能够与支撑相关概念的其他神经元关联起来。

生活中人们有时会以为,他们的长期记忆能力是有限的。其实并非如此。大脑的信息存储容量高达约1000万亿个字节(1000万亿等于1的后面有15个0,你可以把它想象成100万个“10亿富豪”所拥有的财产总和)。这就意味着,大脑中能够存储的信息远远多于世间所有海滩和沙漠上的沙粒之和。所以我们要对记忆提高信心,人们在记忆方面的真正问题,并不在于大脑能够存储多少信息,而在于人们将信息输入记忆或者从记忆中输出信息的能力。我们所说的各种神经连接,是在长期记忆中形成的,形成连接可能并非易事,我们在感受世界的时候,每秒钟都有10的5次方个突触可用。

从下述选项中钩选出一项能够让你学习起来效率最高的方法。

□复读

□突出或强调

□回忆(提取练习)

□创建思维导图

答案是:□回忆(提取练习);提取练习”可以促进和强化长期记忆中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并且防止我们的工作记忆欺骗他们。学习时把知识放到了一个全然不同的地方——一个叫作“工作记忆”的“临时储物架”上。你可以把工作记忆想象成一个稍微有点儿歪斜的架子,东西放在上面不是很稳当。若是把很多的小球(即一条条信息)放到这种架子上,那么你只要一松手,小球就会滚落下来。但是在更加深入地去了解记忆之前,我们还是先来做一个快速调查,对即将要去探究的内容进行一次预先评估。

所谓的“提取练习”,是指你把正在开始学习的概念从自己的脑海中提取出来,而不是简单地去看答案。“提取练习”包括利用识记卡,或者仅仅是将目光移离页面,看自己能否回想起那一页的核心要点。

提取练习”绝对不是某种简单而机械的记忆技巧,它还可以构建学生的概念性理解能力;“提取练习”是强化长期记忆中神经连接的最佳方式之一。

本文先写到这,想进一步了解学习方法,请看下文,本文主要是参考《脑科学学习法》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