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费曼学习法
费曼学习法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由著名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提出。
其核心在于以教促学,具体步骤包括:首先选择一个概念或知识,然后设想自己要把这个知识教授给别人,用尽可能简单易懂的语言去解释。在这个过程中,如果遇到解释不清楚或者卡壳的地方,就返回去重新学习和理解,直到能够顺畅清晰地讲授为止。
可以精简为四步:明确目标,教授他人,回顾完善,内化精简。
费曼学习法的优点在于它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帮助发现知识的漏洞和不足,还能提升表达和沟通能力。通过这种方法,学习者能真正掌握知识,并将其转化为自己能够灵活运用的能力。
二、费曼学习法为什么行
上图是美国著名学者爱德加·戴尔于1946年提出的,它表明了学习方式与学习效果(知识的留存)有很大的关系。
1.主动学习明显优于被动学习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智者所见略同,有异曲同工之妙。
注意,这种积极一定是认知上的积极,而不是行为上的积极。是讨论和讲授之前查资料、做功课、深思考、真讨论,而不是积极附和、假装热烈;是真的表达观点,寻求意见,而不是停留在喜欢表现、爱刷存在感的程度;是对问题的深度、全面、新见解感兴趣,而不是对别人关注的眼光感兴趣。
2.脑科学依据
知识的形成过程:记忆——提取——输出——反馈——完善。
提取:我们每提取一次记忆,就会增加在未来成功提取的可能性,提取越困难,记忆越深刻。
输出:输出是把学习者的内在隐形思维显性化的过程。输出的过程也是加工的过程,能帮助大脑把知识进行结构化,就像把一块块砖砌成墙。
反馈:输出的过程,如果出现了卡壳、讲不明白等情况,或者别人提出问题,都会给讲授者以反馈。有利于讲授者的进一步完善知识或者思维。
三、费曼学习法的几个过程
1.明确目标。
来自外部的正反馈会给学习者带来积极的刺激。因为成绩越好,受到周围人的肯定与鼓励越多,更有积极性,成绩更好,形成良性循环。但是,班里成绩优异者总是少数,所以,自我驱动很重要。
自我决定论者认为人们做好一件事往往不是为了完成某个外部目的,更有可能源自内心力量的激发,他们认为每一个人都有三种基本需求:归属需求,自主需求,胜任需求,分别对应意义感,好奇心和自信心。因此,我们需要培养孩子的生命意义感,从小我走向大我;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其实,知识本身就很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用成功激励下一个成功,因为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目标清晰与否对一个人的发展,尤其是长远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提出了目标管理的“聪明原则”(即“SMART原则”):“S”代表明确具体的(Specific),目标要清晰具体,能够用简明易懂的语言说清楚,比如英语成绩从110提升到120;“M”代表可度量的(Measurable),目标可以用具体的指标或明确的方法进行衡量,比如完成80套英语听力训练;“A”代表可实现的(Attainable),目标是可实现、可执行的,既不能好高骛远,无法实现,打击自信,也不能太低,无法达到促进进步的目的;“R”代表相关联的(Relevant),“T”代表有时限的(Time-bound),给目标制定关键的时间节点,避免无限拖延。
在时间管理方面,我们既可以化整为零,将一天24小时进行详细、准确的拆分,合理还可以采用美国管理学家斯蒂芬·科维提出的四象限法:
四象限法,有利于我们梳理自己的庞杂的工作,不同的类型区别对待,才能忙而不乱,举重若轻,对于管理者尤其如此。
2.听得懂,记得住
只有准确的输入,才能流畅的输出。有很多广为人知的提高输入的办法,比如说预习,先复习再做题等等。
笔记区:上课时,记录老师讲课的内容,不要逐字记录,也不要原话记录,善用符号和缩写,精要记录,应关注老师补充的内容。
关键词区:下课后,对右侧笔记进行简明扼要的概括,将关键词总结在关键词区,作为右侧知识点、论述语句等的有效触发点,便于回忆。复习时,捂住右边,凭借左边的关键词回忆,用右边的内容补充。
总结区:记录自己的感受、想法、观点、体会。是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和输出,是知识内化的重要部分。
三级复习,抵制遗忘。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根据遗忘曲线,学完知识一天后,就会遗忘一大半,所以,合理安排好复习,非常重要。当天复习,每周/每月复习,考前复习。需要注意的是,理解记忆比死记硬背效果好得多;精简内容,才能使复习高效,比如关键词法。
学习的过程就像培育一株树苗,老师的讲授只是给他种下了种子,但是想要让它长成参天大树,需要我们每天浇水,按时施肥,如果我们坚持分阶段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回顾,循序渐进,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一定能看到自己的进步。
3.积极输出,讲得出才能学得会
我们听了很多课、读了很多书,却没有起效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输入过剩而输出不足。输入和输出的黄金比例是3:7,输出才是有所获得的起点,真正和自我成长有关的是我们的输出。
我们很难发现漏洞,因为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们平时在做题常会在同一个问题上反复犯错。我们错题时,可能看一下正确答案,再订正错误,就觉得这题已经解决了。但是,错题订正完毕并不等于真正理解了。想要彻底地解决问题,需要我们把题目的问题和解题的过程一步一步地、有逻辑地讲出来。在讲解的过程中,我们就会发现自己题目总是做错的原因,有可能是某个名词或者概念没有理解,有可能是某个条件没有看清楚,有可能是没有理解题意,……根据不同的问题,找出适合的解决方案,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可以用角色扮演法创设输出的情景:比如父母、同学、玩偶当学生,学习者当老师。
可以用写作的方式整理知识。通过阅读,我们能收获很多,但是,仅仅阅读不思考、不总结、不输出,阅读的东西就会逐渐遗忘。读书和写作是一对孪生兄弟,读了书之后,乳沟把自己的收获和想法通过写作的形式表达出来,阅读的东西才能真正为己所用。
4.练习与复盘:会做题才能考得好
刻意练习。学习和记忆的本质就是在神经元之间建立新的连接。长期的重复训练其实是驯服大脑的一个过程,他让大脑中的神经元连接成新的更为复杂的网络结构,这样我们的知识和技能就会不断地生长出来。通过反复联系,我们才能把对知识的理解转化成肌肉记忆,自动化地处理那些最基础的问题,这样在考试时,我们就能为处理那些新的情况和高难度的问题争取时间。
刻意练习也需要一定的技巧,比如间隔、交替、拆分等。间隔是指当我们学完一个知识点以后,故意把它放几天,等到快忘记的时候再去复习,效果更好,这是故意给记忆制造困难,因为有心理学家认为克服困难的记忆提取才能增加深度学习。交替是指我们不要单纯地学习一种知识就只做该知识的单纯性训练,在平时的练习中,我们要把过去所学的很多内容杂乱地放在一起,增强无序提取记忆的能力,因为大考考察的题型是无序的,而不是按照我们学习的先后顺序考察的。拆分是指我们要把学习的内容拆分开,把各门功课的学习内容安排在不同的时段,这样的效果胜过一天只学一门课。
思维导图。人类大脑的工作机理是想像和联想,是图像化的,大脑处理视觉的速度比处理文本的速度快60000倍,思维导图可以将人们从“文字思考和记录的监狱”中解放出来。思维导图由四个重要的部分组成,分别是中心词、分支、关键词和颜色(三种以上)。思维导图可以让我们厘清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看到知识的全貌,而不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考试。考试是我们高效复习的重要方式,考试是对记忆内容的杂乱提取,增加了提取的难度,有利于深度记忆和对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整合。考试可以对已经理解的知识进行重复训练,形成“肌肉记忆”,减少简单题的做题时间;考试还可以检查出不会的知识点,进行查缺补漏,完善知识库。
错题本。错题本是形成知识闭环的重要一环,在整理错题的时候,要注意:粘贴题目,不要抄题,不把时间浪费在无用的内容上;分析错因,不要敷衍;对比答案,找出区别;反复复习,巩固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