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自我认知
接下来的内容可能会涉及一点点心理学的部分,关于大家的自我认知,情绪控制,和社交内容。
初入职场,必然经历一个从学生到职场人的转型期,转型的过程必然不会一帆风顺。在学校的时候,一个好学生的标准,是听老师的话,按时完成作业,不违规违矩,再加上1%的勤学好问,就是一个好学生了,但是在职场上,一个优秀的下属,是对命令的高度服从性加快速的落地执行力,再加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一个很讨人喜欢的下属了。区别在于哪里呢,一个同学经常去问老师问题,老师会夸他,一个下属经常去向上级问这问那,则会被嫌弃。(一些基本的任务要求要提前沟通清楚是必要的,千万要区分清楚)频繁的学生式请教会让人觉得能力太弱,不具备独立负责一些事务的能力。
大部分人可能都会需要经历一个这样的转型期(不排除有些人在学校就已经通过实习转型完毕),转型期里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些批评甚至责备,有些人会因此怀疑自己是不是能力偏弱,但其实一个人的各方面情况是稳定的,不是因为别人说什么就会改变的,一定不要把你的自我认知建立在别人对你的评价上,否则你就会今天被表扬了就膨胀,明天被批评了就沮丧,始终没有一个最好的工作状态。形成自我认知是需要时间的,形成自我认知的标准有:当别人问你你的优缺点,你不会需要想很久,也不会每次回答内容都不一样,当别人批评你的时候,你可以接受批评并且始终保持自我认同(这样你的心态就是平稳的,不会大起大落)
3.2别人眼中的你是什么样子
每个人都不喜欢别人在背后说自己,但实际情况是,每个人都会谈论别人,也不可避免的会被别人谈论,尤其是你这个人有特别明显的优势/劣势的时候。除了经营自己的职场外表形象和领导心目中的能力形象以外,经营圈层内别人对你的印象也是重要的一环。
那么为什么要经营,如何才能经营呢?
首先我们都知道,一个奢侈品,它是有着极高的品牌溢价,成本100,品牌900,合计售价1000元的情况比比皆是。但是消费者仍然愿意为品牌付费,为了各种各样的目的,身份象征,或是质量保障等等。职场上也是一样,你的个人形象,就是一个独立的品牌,你如果做了不道德的事,虽然你的能力还是恒定的,一夜之间就没有人再会相信你,也不会有公司愿意雇佣你,你损失掉的就是你的品牌及其带来的价值。而一个口碑很好的人,会有大把的人愿意去帮助他,即使不认识,也愿意预支自己的资源去做交换,这个人就相当于0成本获得了大范围潜在的资源,其中可能包括职业发展的机会,一手市场信息,突然出现的贵人等。
职场上大家都喜欢攒人脉,却又不清楚怎样做才能攒人脉,难道你获得了一个人的联系方式,加了他的微信,或者收集到了很多名片,就算是有人脉了吗,肯定不是,人脉的定义是能够跟你进行资源互换的人,如果你是一个小白,对方是从业十几年的副总裁,你拿不出资源和对方交换的时候,他就不算是你的人脉。
攒人脉(让别人愿意帮你)有两个途径,第一就是你先去帮别人,这就是为什么古话说日行一善,你平时积攒的人情会在关键时刻帮助到你。第二就是经营形象,如果你和一个同事因为互相推卸责任吵架,他去背找他的朋友诉苦,把你黑的一塌糊涂,就算他说的是添油加醋不完全真实,那你仍然不得不承担你的名誉损失,不要觉得不公平什么的,这是一个必然的规律,规律存在的意义就是让你去利用它,去提前避免一些潜在的对自己的伤害。
心理学有个理论叫做社会交换论,意思就是社交关系的本质就是资源等价交换,尤其在经验人脉的时候,切忌占别人便宜,至少也要等价交换,否则就是透支人脉,但可以让别人占一些小便宜,有句话叫财散人聚,想要得人心,就要付出一点代价,可能只是很小的代价比如请人喝杯咖啡,但是会带来很好的收效比如对你有一个大方的评价,以及日后愿意与你合作等(直接用钱是买不来人心和评价的),这些都是极为划算的。
有些时候大家会在某一瞬间忽然想收集一下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于是就去问身边的人,你觉得我怎么样,身边的人都会说,我觉得你很不错啊,你觉得听着很受用,但是貌似get不到别人真正对你不满意的地方,因为大家都不笨,当面指出别人的缺点很有可能会引发负面情绪从而引火烧身,说话太直白的人往往会刺伤别人因而朋友很少,所以大家都非常委婉且顾忌,那么当你觉得自己好像有哪里做的不好,又不太清楚的时候,且问身边的人也问不到,应该如何去分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呢。
很简单,看别人怎么对待你就可以了。心理学上说,物理距离和心理距离成正比,这就是为什么情侣之间黏在一起也不觉得有什么,而陌生人之间的距离一旦低于1米就会引发不适感。当你们吃饭,出游,随便坐座位的时候,拍照的时候,最容易看出大家相互之间的距离,别人是否愿意靠近你代表别人是否觉得你足够亲近(或是有亲和力),别人是否对你大方意味着你是否对别人足够大方,别人是否开你玩笑代表别人心里觉得你是否承受的了一些调侃,别人是否愿意分享资源给你代表了你平时有没有给别人分享资源,别人是否放心把任务交给你意味着别人心里觉得你是否靠谱,以此类推。
3.3如何区分朋友,同事,人脉
我们的圈子里有同学,同事,亲人,情人,萍水相逢,点头之交等等。那么如何去区分朋友,同事和人脉呢,换句话说,能对朋友说的话,可以对同事说吗,什么情况下可以判定一个同事是我的朋友呢?什么时候可以判定一个同事是我的人脉(即我认识的100名同事中有多少是我的人脉)?
有几个简单的公式如下:
朋友=救你于危急之中
同事=只是工作有交集的人
人脉=能互相资源交换的人
根据以上公式,能够在你遇到困难时挺身而出的同事可以算作你的朋友,平时如果是见面打招呼看似关系和谐,但是关键时刻并没有站出来帮你的不能够算作朋友,亦不可交心。身份为同事的朋友和学生时代的朋友也略有差异,因为职场风云变幻,同事今天可能是跟你并肩作战的人,明天可能是跟你争夺资源的人,需要提前做好留意,否则你今天说出去的小秘密,可能明天就是背后kill你的手段。这段话可能听起来有点厚黑,但是我经常听闻职场前辈说起。大部分时候同事都是我们同一个团队的伙伴,对待同事要90%友善+10%提防,只是不建议把过多的私事尤其是工作上的私事泄露出去,比如你对A同事说了你对B同事的评价,这类行为尤其要避免。
此外,能够跟你进行资源交换的同事才能算作你的人脉,如果你每天跟100个同事嘻嘻哈哈关系很好,关键时刻一个人都帮不上忙(心有余而力不足那种),那你就要反思一下,你的人脉资源是不是太贫瘠了需要加强。
3.4如何衡量自己的价值
进入职场以后,有一个叫做圈层的东西重要性会慢慢开始凸显,就好像一年经验的管培生圈子里大多是管培生,总监级别的不认识几个,而总监级别的人圈子里大多是总监级别的,这就是物以类聚,总监级别的人如果你把他长期放在管培生圈子里,他会本能的想要跳出去找能跟他平齐的伙伴,因为管培生的视野经验都不足,他会觉得非常孤独,因为没什么人可以跟他聊有深度的话题。随着经验的累积和职级的提升,你会发现你的圈子也在慢慢提升,但你同样会发现,你的同龄人里,极其优秀的那几个,他们的圈子,是与你不一样的。因为优秀的人也会物以类聚(水平相似相互吸引),所以衡量自己的价值最好的一个公式就是你身边最亲近的五个人的平均(父母不算)。你若是成长速度比别人快,你会发现自己圈子在慢慢变化,因为你的优秀会不断吸引跟你同等优秀的人过来,你也会被他们吸引过去。
3.5你的领导每天在想什么
《你的形象价值百万》里有句话说,你每天模仿你领导的穿着,话语,行为,模仿着模仿着你就是领导了。
穿着很好模仿,那言语和行为呢,你要怎样才能知道你的领导在想什么,他会说什么,做什么。其实很简单,你的领导除了管你,其他都跟你一样,他也有他的领导要应付,他也有他的人脉圈要经营,他比你多考虑的部分就是管理的部分,比如说,一个部门10个人,他需要知道,谁干的最好,谁干的最差,谁成长最快潜力最大(最适合晋升),谁是老黄牛式的干活卖力但是能力基本没有进步(这样的人可能会加薪和发奖金,但是往往长期不会得到晋升,因为晋升主要看能力),谁在下一次半年度晋升加薪要提名,谁需要被淘汰,谁不太稳定像是要准备跳槽,如果有人离职,应该怎样快速补位,外招还是内部培养,自己的梯队是谁(即如果自己离职,管理工作可以交接给谁),每个人除了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外还能兼任哪些活儿,有人请病假怎么办,有员工怀孕怎么办,人力部刚发布的培训机会应该给谁等等。
试着站在你的领导的角度去思考,看看自己在部门内属于最有潜力的,还是老黄牛式的,还是不上不下中游,或是排名靠后岌岌可危,下次晋升和淘汰的名额最有可能给谁,如果有同事离职或者请假自己是否能够有能力承接更多的活儿,领导最近好像因为某些事情发愁,这个事情我有没有可能帮助他解决?领导好像被他的领导批评了,是因为XX原因(比如工位区域不整洁),那我是不是可以默默地把一些阻碍因素帮他排除掉,等等。当你真的站在领导的角度考虑问题,他就会觉得你是懂他的。然后你就会发现你开始进入你领导的LMX圈子了,LMX是leader-member-exchange理论的简称,中文是领导-成员交换理论,这个研究结果告诉我们,每个领导都是有自己的“自己人”圈子的,一个部门10个人,千万别以为你们都是平等的,领导一定有少数几个偏爱的人,资源会向他们倾斜,比如犯了错更容易被包容,一些培训和奖金资源的优先分配等等。这个理论不是要批评领导偏心,而是揭示了一个规律(就像我之前说的,规律是拿来利用的,不是拿来抱怨的)。就好像老师总是会偏爱好学生,无论谁当了老师都会偏爱好学生,所以这不是老师的错,而是好学生真的让老师省了不少心,这是一个公平的交换,好学生用自己的努力换取了老师的信任。职场也是一样,如果有个员工又聪明又努力还讨人喜欢,领导却要刻意跟他保持距离不允许私下沟通有好的机会不允许优先给优秀员工,这明显不合常理。进入你的领导的LMX圈子,就意味着你获得了部门内的隐藏buff。
3.6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90后比较信仰自己的能力和努力,我曾经也觉得努力就是一切,因为在学校里,确实是只要你足够努力你一定有好成绩,而好成绩就是一切。
一旦高考以后,学习不再是最重要的东西,大家彼此衡量的标准,就从成绩变成了资产和社会地位。资产是越努力越多的吗,不是,工作勤奋业绩优异的人往往是一个公司的员工,而不是老板,真正的老板在海外游艇上享受生活。你的努力,转化成为的是老板的资产,老板再从资产中分一小部分给你作为酬劳。想要实现财务自由,靠打工要怎样才能实现呢?
这样大家就会想,那我为什么不自己当老板。当老板就需要创业,创业就需要初始资本+持续不断的现金流+市场机遇+一群非常优秀还愿意听你话的人+你自己的领导力+你的管理能力+情商+智商+财商+政策+运气(不要被竞争对手捅刀子)+贵人
集齐以上你就可以创业了,创业死亡率99%。这就是为什么大家都在打工的原因。
那当员工也亏,当老板也不容易,怎么办呢,其实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不要把100%的精力都用于努力工作,否则你会错失很多的机会。打个最简单的比方,你在08年买了套房,18年转手卖了,赚了300万,是不是抵得上你努力工作几十年?这就叫做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有的时候,选择是买房还是买车,有的时候,选择是嫁这个人还是嫁那个人,有时候,选择是考研还是工作,有的时候,选择是去这个公司还是那个公司,有的时候,选择是跟这个老板还是那个老板。在职场上,跟对老板,节约你80%的弯路。遇到贵人,可能直接就是你腾飞的起点。
做好选择,要充分利用好你身边所有的资源(把你自己打理好,你就自己最大的资源,可用于交换),经常跟有经验的人保持沟通,只有在背景信息最多的情况下,做出的选择才会最优,而每一个正确的选择,都会成为你和别人的分水岭。所以努力不是一切,选择了正确的路再辅以努力才是正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