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为自己洗脑也不是不可以

“自我洗脑”,通过复述将外界的知识、信念或习惯内化,真正成为自己思维的一部分。

1. 洗脑并非完全负面,而是一种工具

• 传统上,“洗脑”被认为是操控、控制他人的手段,通常带有负面含义。

• 但本质上,洗脑只是改变思维模式的一种方式,关键在于它被如何使用——它可以用来控制别人,也可以用来强化自己的意志,实现自我提升。

• 作者把洗脑比作手术刀,既可以救人也可以伤人,核心在于使用者如何运用。

2. 人们无法改变自己,通常是因为没有真正相信改变的必要性

• 很多人明知道读书、戒烟、戒酒有益,但仍然无法坚持,这并非因为他们没有毅力,而是他们的大脑对这些道理并不真正接受。

• 其原因在于:大脑更倾向于相信自己想出来的东西,而不是听别人说的。

• 这些道理是“听来的、看来的”,并非自己推导出来的,因此大脑不会真正接受,也不会主动执行。

3. 大脑的工作方式决定了自我洗脑的可能性

• 大脑具有选择性,它更愿意接受自己创造的信息,而不是外界传输的信息。

• 年龄越大,这种倾向越明显,所以人会变得越来越固执。

• 由此引出核心观点:如果想让自己相信一个道理,就需要让大脑以为这是自己想出来的,而不是别人灌输的。

4. 复述是自我洗脑的关键方法

• 复述的原理:

1. 当听到一个道理时,大脑可能不信或不接受。

2. 但如果反复用自己的语言去复述,并且换不同角度、不同方式去表述,大脑就会模糊信息来源,误以为这个道理是自己想出来的。

3. 这样,自己会对这个道理更加笃信,执行力也会更强。

• 复述不仅仅是单纯的重复,而是需要多角度、多方式地重新表达。

• 通过复述,能够绕过大脑的怀疑机制,让新理念变成自己的一部分,从而达成真正的自我改变。

5. 教师是最典型的自我洗脑群体

• 由于教师每天都在讲述、复述各种知识,他们的大脑会对这些知识越来越深信不疑。

•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教师在道德感、责任感等方面通常更强,因为他们自己反复教授这些价值观,最终也会影响自己的信念。

6. 读书会的案例:分享者才是真正的受益者

• 在读书会上,真正能够深刻记住书中内容的人,往往是上台分享的那个人。

• 听众虽然在场,但大多数人只是被动接受,内容很容易就被遗忘,而分享者由于要反复组织语言、重新表达,等于在给自己洗脑,所以印象最深,也最容易被这些道理影响。

7. 复述的价值和训练方法

• 复述的作用:

• 让外界信息变成自己内心认定的东西,从而真正接受并执行。

• 强化记忆,使知识点深入大脑,而不仅仅是短期记忆。

• 训练语言组织能力,提升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 复述的训练方式:

• 反复用自己的话讲述一个道理,不同角度、不同方式去表达。

• 记录和整理自己的理解,以文字或口头表达的方式不断重复。

• 通过讲解、演讲、讨论等方式来强化复述的效果。

8. 复述比死记硬背更高级

• 复述并非机械记忆,而是需要理解、总结、归纳,并重新组合逻辑要素。

• 它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而不是单纯重复别人的话。

• 复述不仅能加深对信息的理解,还能提高思考能力、表达能力。

9. 复述的重要性被忽视

• 在教育体系中,死记硬背被广泛应用,但复述训练却没有被足够重视。

• 复述比背诵更难,因为它需要个体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 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人数众多,很难在课堂上普及复述训练,因此这种能力在现实中被低估和忽视。

10. 最终结论:通过自我洗脑来实现个人成长

• 短时间内足量重复、不断复述自己想接受的道理,是改变自己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 复述能够让大脑接受新信念,从而改变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

• 这是目前已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如果有更好的方法,作者愿意接受挑战。

总结

这章的核心观点是:“洗脑”本身是一种中性工具,可以被用来操控别人,也可以被用来自我提升。通过反复复述,可以让自己真正相信某个理念,并在实践中坚持下去。这不仅能帮助人改变习惯,还能提升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自我成长能力。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