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讲到,狂妄自大且色厉内荏的齐顷公见晋军直接杀入了齐国境内,立马怂了。
他让宾媚人将珠宝玉器及侵占鲁卫两国的土地送给晋国,以求和解。
然而,他心里忐忑,唯恐此事不成,便再三嘱咐宾媚人,如果晋国不答应,就任凭他们处置吧。
此时的齐顷公真是卑微到了极点,毫无尊严,任人宰割。
事实果然如齐顷公所料,晋国政卿郤克对此条件非常不满,而是进一步地提出了更为苛刻的条件。
因为郤克提出的这两个条件十分过分,且有悖礼法,这就给了宾媚人一个可乘之机,抓住郤克的这个重大失策大做文章:
对曰:“肖同叔子非他,寡君之母也;
若以匹敌,则亦晋君之母也。
吾子布大命于诸侯,而曰必质其母以为信,其若王命何?且是以不孝令也。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若以不孝令于诸侯,其无乃非德类也乎?
宾媚人回答说:“萧同叔子不是别人,是敝国国君的母亲。
要是从平等的角度来说,她也好比是晋国国君的母亲。
晋国作为霸主,给诸侯下达重要命令的时候,说一定要质押他的母亲作为凭信,那将来又如何应对天子之命呢?到时候,又要以什么为质押?
而且,这样做是用让人不孝的方式来发布命令。
《诗经·大雅·既醉》中说:‘世世代代都有孝子,上天会赐福给孝顺的人,可见自古以来,“孝”有多么重要。
所以,要是用让人不孝的方式号令诸侯,这恐怕有点缺德吧。
天下诸侯人人都有母亲,晋国让我国君的母亲为质,将我国国君置于不孝之地,羞辱我国,天下诸侯可都看着呢。
你现在以这种方式羞辱了我们的国君,以后别人也会效仿你,以同样的方式羞辱你们晋国国君,你能保证你们晋国永远强大吗?
如果真有那么一天,你们的国君会因为你今天的不孝无德而陷入窘境,你难脱其咎。
物伤其类,如此行径,晋国在世人眼里恐怕是“无德”之国,不配做盟主。
这段是宾媚人驳斥郤克的第一个无理要求,角度清奇,但稳、准、狠。
要知道,郤克率军攻打齐国,目的是“维和”,是制止齐国攻打鲁、卫,也是晋国作为盟主,代表周天子维持社会秩序的行为,这是郤克的师出有名,非常之高大上。
然而,郤克提出的停战条件却是公报私仇,苛刻至极。
宾媚人牢牢地抓住了其中的矛盾,他暂时没有撕下郤克“师出有名”的遮丑布,骂对方公报私仇。
反而,他将这块遮丑布死死地按在了郤克的脸上,将矛盾不断扩大化。将郤克和整个晋国,放到周天子,乃至全体诸侯的对立面。
接下来,宾媚人抛出了一个更厉害的观点:
先王疆理天下,物土之宜,而布其利。
故诗曰:‘我疆我理,南东其亩。’今吾子疆理诸侯,而曰‘尽东其亩’而已;
唯吾子戎车是利,无顾土宜,其无乃非先王之命也乎?
反先王则不义,何以为盟主?其晋实有阙。
这里的先王并不是所有已故的周天子,而指的是周文王和周武王。
在周人的观念里,文武二王受之天命,才可开疆拓土,治理天下。而后代只是继承二王的使命而已,所以文武二王在周朝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
《诗经·小雅·信南山》中说:“我疆我理,南东其亩。”是说划分田地开掘沟渠,田陇纵横向四方伸展。
而西周采用的是井田制,亩是西周田地的最小单元,西周的一亩,是宽一步,长一百步的长方形,一百亩就成为一个最小的正方田,九块正方田连在一起,就是一井。
之后就是“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中间阡陌纵横。
为了收获更多的农作物,考虑到采光、灌溉等因素,亩的走向并非是定死的,可以东西向,也可以南北向,但因为灌溉等原因,亩的走向也会影响道路的走向。
所以,一旦尽东其亩,大路也会向东,而晋国又在齐国东面,这样一来就有利于晋国的战车在齐国通行。
但是,这样做就会破坏齐国的沟渠等农业设施,不仅会造成当年农作物断崖式减产,长远看,更会破坏齐国农业的根本。
这段话总体概括起来就是说,先王当初定治天下,规范了一系列行为准则,几百年来,大家都遵循这些准则行事。
在耕作农田方面,先王要求,要考虑土地性质,采用合适的方法,耕种适合的作物,从而获得更好的收益。
所以《诗》说,划分田地治理田地,田陇纵横四方伸展,有的朝向东,有的朝向南。
可是,您现在对诸侯耕作田地的要求,是让田亩全部改为朝东垅向,您这么做,只是考虑到晋国战车通行便利,但根本没有顾及土地是否适宜,所以,您恐怕违反了先王的命令了吧。
先王之命公允正义,是我们行为的准则,您违反先王,就是不义,又有什么资格做诸侯的领袖?恐怕晋国的确有过错。
宾媚人步步为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质其母以为信,其若王命何”到“以不孝令于诸侯无德”,再到“反先王则不义,何以为盟主”,句句铿锵有力,直指郤克要害。
最后,他终于扯下了郤克的遮丑布,将矛头指向了郤克的“私欲”,那么宾媚人又是如何说的呢?我们明天继续。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文章部分释义及赏析资料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