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人格心理学》(Jerry M.Burger)读到埃里克森人格的八个阶段发展时,看到一张照片,反复看了好久,内心很受感动、滋养。两位老年夫妇坐在那里,慈祥地端着酒杯合影,照片下方小字注释:埃里克森认为,老年期这段时光,要么感到生命的完整感,要么充满失望和对别人的蔑视。
埃里克森认为:生活中没有什么东西比一个老年人的失望更悲哀,也没有什么事情比一个老年人的完整感更令人满足。
生命的终极问题,我们用一生去探索。
那么,到底过什么样 的生活,才能让自己的老年完整满足呢?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说: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可是,我们的问题不是“做不了自己想做的事情”,而是“自己想做的事”没有被认为那么重要。
不妨回想一下我们自己的过往,有多少事情是开始想做,而后来又没做?
有多少事情是迫不得已;有多少事情是随波逐流;有多少事情是反复无常;………
于是,我们慨叹命运多磨,慨叹疲于奔波,慨叹做了太多不想做的事情,慨叹逐渐忘记了最初的梦想。
但是,借口终究是借口,戳破很简单——你的梦想不是“刚需”。
活不明白,因为想不明白。
以前认为,人,生而不同;现在,我看清,人与人的差异,真的比人与猪的差异还要大。
记得曾听济群法师讲,把一个人的身份、地位、权力、金钱,还有一切外在的东西都拿掉,剩下的,无非就是一些错误的感觉和错误的想法。
带着错误的感觉和错误的想法,又去做出一系列乱七八糟错误的事情,怎么能够活明白呢?
人生这条路,只能和自己比;即使和别人比,比的不是速度,而是耐力。
我想,到年老那天,到我们要与这个世界“say goodbye”时,能带走的,可能只剩下“心智”这东西了。
所以,在人生这条路上,我们没事得回头看看,自己有没有长进。
所以,我们得努力,努力提高心智。努力不是苦,我们努力是为了避免以后吃更多的苦。
以往听过很多这类话:“你怎么跟别人想的不一样呢?”,我总是回答:“为什么要想的一样呢?”但在回答时,心里难免总有些堵得慌,倒不是因为不被理解,而是感到自己怎么想问题这件事,也会被质疑。
现在,我想明白了,不是我的问题,是因为人们内心的恐惧,人天生害怕改变。
牛人之所以牛逼,就在于牛逼之前敢于坚持做自己想做的事,但在牛逼之前,可能更多次地、更长时间被看成“异类”,肯定是不被大多数人所理解。
但是,我想,把牛人的身份、地位、钱财等一切外物拿掉,也许会剩下一堆有序的感受和有序的想法,也许,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吧!
所以,也许可以这么看,被庸俗的人反对,被大多数庸俗的人看不上,也许会是一个人走上牛逼成功之路的标志。
我们生而为人,有些问题,真应该好好想一想;不是坚持做事情很难,也不是坚持做自己很难,而是坚持把自己做好,把自己变得越来越好,很难!
否则,人走的太快,心很空,灵魂跟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