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渠畔干部
高管年后从初七开始催促到厂上班,因家中琐事缠身,直到正月十七才得以动身。
见到相处数月的老同事,倍感亲切,便一一寒暄,但要比刚刚入职时自然许多,没有那么生份。有几位工友没到,听说是谋到了其他差事,觉得有些失落,打生不如练熟吗。
工友说任务有,是不太好做的牛料居多,因有一段时间的历练,便调侃,驴料也不怕,只要能有营生干,怕的是象去年到荥阳那么费力不挣钱的经历。
原先的岗位做了一些调整,我试着适应新的工作流程,新工友也在努力吻合手头的工作。
我清楚一线工人的辛苦,也深知这样多次重复式的机械动作的不易,但迫于生计,细心的走每一步,用汗水安慰现状。
仅仅三日,便被通知停产,听说是要看天吃饭,只要手机上天气状况超过某个指标,是必须停工停产的。
一上午没见到老潘,中午时回来,听说到附近一个化肥生产企业咨询去了,自己要做准备,如果不行,拔腿就走,他是厂里十多年的老职工了,这样做我心里多了一份担忧,想着自己今年的选择是否有不妥之处。自然要与工友们坐一起交流,言外之意有诸多不满,主要是针对公司对后勤和生产工人的待遇上意见大一点,不能公平对待,后勤是广联人,生产就不是广联人了。老潘说自己干了十多年了,最后感觉不到一点儿温暖,心里拔凉,一并拿岀了十多年的工资记录让我看。我细致地看,似乎在阅读他十多年的风风雨雨,自然有欢乐,也有坎坷。他苍老的脸颊和粗糙的双手验证了一切。
工友们七嘴八舍道着辛酸,如果真象去年那样颠来覆去,费力不讨好,只好想其他岀路,环保检查看来是常态,照这样下去按吨计价是一种可笑的工资计价方式了,按理说公司应该与时俱进,调整一下,不然是留不住人的。杨哥提议写一份申请递上去,看看公司领导能否让工人在非常时期安心待在生产线附近,随时准备加班加点。他的建议有些道理,不过问了一遍其他工友,李哥是持漠视态度的,认为不管用。
于是照大家的意见,共同起草了一份申请,除李哥不参与,小吴外岀不在,其他人都签字通过。
此时,我反而感觉到一种集体的温暖和积极向上的工作作风。大家也不仅是在考虑自己的生计,也为公司生产着想,是一种负责的正能量,这个我认为应该有。
王哥路过,让他过目了一下,他是个沉稳的人,在公司能上下左右路路通顺,他细致的看了,也没有发表过多的意见,本来不关他的事,用〞可以试下,不算过份要求〞评论了一下,但我也会体会的进程中的复杂性。
但终归是第一次走进类似的集体熔炉中工作,第一次遇到这样的讨论,第一次经历工作的跌宕起伏,试着看一段再说好了。
本无所求,却己随波逐流。
二零一八年三月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