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做过一个这样的实验,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圈,问大学生画的是什么?大学生回答基本都很一致:“这是一个圆。”同样的问题问幼儿园的小朋友,得到的却是五花八门的答案,有人说是“太阳”,有人说是“皮球”,有人说是“镜子”,等等等等。大学生的答案当然正确,这只是一个圆。但是,比起幼儿园的小朋友,他们的答案是不是有点单调呢?
其实,大学生并不是想不到小朋友的那些答案,只是因为过往的经历和认知限制了他们的想象力。这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思维定性。
心理学家认为,人类在4岁之前的大脑是最具备开发潜能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长,人的思维逐渐被束缚住了。人们思考问题的时候,往往局限于在常见的、已知的圈子里,不能想到更多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所以在这时,发散思维尤为重要。
在了解发散思维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发散:发散指由一点向四周散开,与之相对应的是收敛。
大自然中,或者我们的生活中,发散很常见:
大树的枝叶、太阳的光芒、幸福的摩天轮、旋转的风车,滴下来的墨水、蒲公英等等等等……
那什么是发散思维呢?发散思维是指从不同方向、途径和角度去设想,探求各种答案,最终使问题获得圆满解决的方法;
发散性思维的特点是以要解决的问题为中心,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突破原有的知识圈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通过知识、观念的重新组合,寻找更多更新的设想、答案或方法;
发散思维是一种重要的创造性思维,具有流畅性、多端性、灵活性、多感官性、新颖性、精细性等特点。
发散思维又被成为扩散性思维、辐射性思维、求异思维。
发散思维有个前提就是:有“料”可发,这里的“料”
是跟你的家庭教养、知识储备、过往经历、学习工作经验等等相关,
发散的关键是每个人内在所储存的一切,通过联想,把新的想法以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
脑子里的存储很重要,但是想象力更重要,所以像开头我举的那个例子,一个圆圈,有的人看到想到一个地球,有的人看到想到一块饼干,有的人看到一个圆圈,说我什么都想不到,它就是一个圆。知识储备有了,但是缺乏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