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大力选拔政治过硬、敢于担当、锐意改革、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其中锐意改革四个字显得尤为突出,它既是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需要,也是新的历史时期对干部队伍提出的新要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守好“初心”“决心”“恒心”方能成为锐意改革的“先锋军”。
守好为民改革的初心。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改革要站好人民立场,着眼于人民的利益,以人民满意为标准,才能产生真正的效果。罔顾民意,为了改革而改革,改革只能变成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脱离实际,为了乌纱帽和政绩而改革,改革就成了某些人谋利益、捞政绩的工具。常怀为民改革的初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改革目标,想人民所想,盼人民所盼,改革才能焕发出生命力;依靠人民的智慧,尊重人民群众的智慧和首创,问计于民,改革才能迸发源源不断的活力。
下足不胜不归的决心。自古以来,改革之路没有一片坦途,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从商鞅变法到改革开放,没有改革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与推进的。如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全面深化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各类利益矛盾捆绑交织,对于处在改革一线的干部来说都是考验。没有打破利益藩篱的决心,就无法迎难而上,破除层层阻力;没有动真碰硬的魄力,就无法冲出舒适区,突破改革的暗潮汹涌。坚定攻坚克难的决心,敢于动真碰硬,不怕触碰矛盾,敢啃改革“硬骨头”,方能勇闯改革“深水区”。
秉持久久为功的恒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从改革开放到今天四十余年的时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历史上不乏开始时轰轰烈烈大刀阔斧的改革,但半途而废造成的失败改革也不在少数。持续深化改革,“持续”是关键,不能做一锤子买卖,常怀“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恒心,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劲头,向着正确的目标方向,扎扎实实,一锤一锤地钉,直到把改革的钉子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