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力练习感悟总结 - 草稿

第一天

通过练习,自己的观察更加的仔细并且注重细节,会主动去探究为什么会这样,作用是什么。虽然知道了思考力练习没有标准答案,但是心里还是有评判在,会在意别人怎么看我,同时练习依然需要去规划。

第二天

开启语音模式做练习,轻松流淌,不费劲

第三天

思考力练习讲究的是记录自己的思维方式,而不是去构思自己的思维方式,并不是刻意为之的。字数的多少也并不是评判自己是否努力的依据。关键是有没有起到观察自己思维的作用。

每一次练习的过程当中,都会存在别人会怎么看我这样的想法,有这样的想法存在反而会放不开,会有一种束缚感。反而会阻碍自己的完全打开。会像一个紧箍咒去阻碍自己的正常发挥。

第四天

练习的过程中会去评判自己,怀疑自己,内心当中会有一个所谓的完美标准,自己觉得自己远远达不到这个标准,从而产生怀疑,愧疚的心理

第五天

最近迷上了一句话:只有什么都不做,才会来不及。我发现我总是要求自己太多了,这些要求俨然变成一种无形的束缚。昨天在群里做了分享,海燕老师以及伙伴们都夸奖我,导图做的挺好的,而我自己在没分享之前认为自己导图做的特别烂,我发现在做的过程当中,我并没有做到being,我也没有给到自己正反馈,反倒是负反馈。

第六天

出现抗拒,拖延出现,没有了动力,最大的动力来源是外界,老师的肯定与鼓励,同学们的鼓励。内心没有力量。

第七天

今天依然看到拖延出现,就是,这是自我懒惰的一个表现,此刻我觉得这并没有什么好坏之分。只是角度不一样罢了。唯一需要改变的就是改变角度,如海燕老师讲拖延,一开始就做不愿意做的事,慢慢改变这种拖的习惯。改变内在完美标准的那个假设。

诚然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需要读的书也很多,请不要强迫自己,只做好一件事,读好一本书开始。”

第八天

对自己思绪与感悟的观察越来越细微,而且这种观察带有的评判越来越轻微。可以看到这是评判是时时刻刻都存在的,像一种背景。

第九天

评判标准始终都在,正是这个评判在,障碍着自己的自由发挥,禁锢自己的思维。

其实无论写什么,都没有好坏之分,之所以有好坏的分别还是因为自己的有这个评判标准。我发现思考力练习也是一个发现自己角度的有力工具。

第十天

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动力吗?都需要得到别人的喝彩才能去做吗?只是自己认为要去做,内心燃起内心的力量就够了。我发现我们几个人都有觉得自己不够好的一面。通过笔的思考力练习,像抽丝剥茧一样,看到自己深层的操作系统,观察的是笔,得到的却是自己的起心动念。

第十一天

好与不好,拖延与不拖延,其实都是自己内心的评判。当这个评判的念头升起的时候,只要看着他就好了,不要被他困住。

二元对立都是源于自己的分别心,才有了评判出来,而这个评判又影响了背景,进而影响情绪,行为,环境。

思考力练习导图

笔复盘

经过这一轮的练习以后,那个评判自己不够好,行动力不够的想法越来越轻微,越来越松懈。

以前执着于自我改变,抗拒此时此刻的自己,经过练习以后越来越松懈。我做了一个关于改变的思维导图。对于改变也有了一个更加理性的认识,能够认识到此时此刻就是这个样子,我必须要完全接受,完全接纳此时此刻的自己。

改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已经有一个星期没有做练习了。海燕老师那天告诉我可以暂定几天,让自己放空,放空也是一种练习。 先讲一讲我自己的...
    看天空_3c71阅读 3,486评论 6 2
  • 思考力练习一阶段已告一段落,这段时间,通过一点一点地打开,由抗拒到慢慢从思维惯性和固有认知的壁垒当中打开一...
    晓兰_3735阅读 3,273评论 0 1
  • 继《好好学习》之后,成甲老师又推出了“多元思维模型”主题系列的第二本书《好好思考》,感谢永澄老师专门为此书组织了共...
    慧娟新媒体写作阅读 4,001评论 0 1
  • 1.不知不觉已经做了10次铅笔的思考力练习,发现透过一支笔,可以连接到浩瀚无际的知识海洋,更重要的是,感觉这种练习...
    明雨amm阅读 903评论 1 0
  • 久违的晴天,家长会。 家长大会开好到教室时,离放学已经没多少时间了。班主任说已经安排了三个家长分享经验。 放学铃声...
    飘雪儿5阅读 12,187评论 16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