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的这节,零零碎碎上班路上听来的,早起听了两节。总觉得没走进去,因为透过那些所谓的“自然”,我并未被感动到。
决定给自己一整段时间奢侈地沉浸于此中,原来如此,原来如此也。
老师说,魏晋名士的风流,读懂了吗?读懂了他们,也就读懂了自己。
读魏晋,得回到魏晋的时代之下,才能领略那么一点点的味道。老师说:中国文化是生死考验中完成的。忽然觉得那些曾经为此而付出的鲜活着的生命原来在这样的一种理解中,变得可敬。老师说,魏晋人的付出是生命之中的血与泪。再读“付出”,从魏晋人回到自我身上,如此不值一提。何来的真诚啊?老师说:不知道可以付出什么,想要的不会来。我们其实更多活在一种“非现实”的幻想之中。恰如杨绛先生所言:读书太少,想要太多。生命里因为付出得少,所以寡淡。也因为寡淡,所以看不到自己当为此付出为何?碌碌无为,以至于虚度残生,瞬间悲从中来。
看着老师屏幕中神采,不禁想到这些魏晋风流名士的生命里该有怎样的一种“自然”与“真诚”呢?只得行动起来,去触摸、去品味,去读得懂,才能看得透自己生命里可以抵达的“真诚”。
一开始,老师讲管宁、华歆和王朗三人的故事,不明就里。老师最后点到:读书就是读书,锄菜就是锄菜,自然而然。何为“真诚”与“自然”呢?单纯的做什么,就只因如此,所谓的目的不在他处,就是自然,也就是真诚。忽然了悟,周伯仁对待好友那就是一种纯粹,亦是一种真诚所在。高下立判,看懂魏晋中的人物,也就懂得生命之中的高下,在自己心中。
老师还谈到了“美”,真诚地表达最终实现的就是人之和谐,人之至美。原来,真诚所呈现的美才是动人的。“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读来甚为感动?不为认同,不为证明,不为了什么,仅仅就是志之所至,生命的大自在。原来,这才是生命里最动人的感动。
老师还说,拿得起,放得下。最近对此颇有感触。工作的事情做不完的,如果汲汲于此,每天都在这样的“不安”中度过。自己曾经也是如此,一件事放在那里,总也玩不好、吃不安。如今想明白,原来是自己不懂自己,因为不知道自己可以做得到,怕自己做不好,陷入这样的担忧之中。当自己足够懂得自己,该玩当玩,该吃就吃,想睡就睡,需要做了坐下来专注下来也就能完成。 魏晋人的那些人物的选择中,怎样的风骨,如何的真诚,还是得拿出一点虔诚一点点品味哦,跟品味有感的汉字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