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读电子书、还是读纸质书,读书都必须坚持输出为目的。当然效果最好的就是实践,但并不是时刻都有条件,所以根据我的经验,写就是最划算的输出方式。为了最大限度的用好“写”这个武器,我给自己定了几个要求。
1.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阅读纸质书时候,在序言要找出作者要解决什么、主要方法。在目录要找到解决措施,完成具体措施的盲猜。在正文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校对意识。带着解题和纠正“盲猜”答案的要求阅读。这样才能确保写的时候“有料”
2.必须想尽一切办法输出。纸质版必须在对应的位置写盲猜答案和校对答案。随着阅读的深入,为了强化记忆,每次梳理知识体系的时候,一定要采取叠加方式进行。说白了就是必须把前面学到的知识尽量概述出来。电子书可以尝试用语音输入法,不断的输出评论。同时每次评论必须叠加、必须关联。
3.必须记住基本定义。很多时候,我读书的时候,有点太随意了,对一些基本概念掌握的不是特别好。根据以往读书的经验,我应该重点提高封面、序言等方面阅读的深度,这样有利于我快速掌握核心要义。比如今天在阅读金字塔原理的时候,我就倒逼自己必须记住一个概念。
4.必须继续和发展。读书和治国一样,我以前写复盘日记或者完成日更的时候,没有从继承的角度写,写得内容多是来自于经验,质量不高,层级不够。
读书不是一个追求数量的过程,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在质量上谋求更大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将读书发挥最大的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