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巴暘
八、九十年代的家乡,鱼儿完全是纯天然的,”坑里的鱼儿从小河里来,小河里的鱼儿从黄河里来“,虽然不知道这说法是真是假,但大多数的鱼是随着黄河的放水流入到农村的条条小河和坑里,这点应该是毫无疑问的。
黄河在家乡那一段非常有名,不是因为它的景色多么的秀丽,而是在于这段黄河的河床高出地面有十米之多,是被世人称之为人间奇迹的“悬河”。郑州以西是黄土高原余脉,黄河受沟沟壑壑的束缚,还算安稳,但东出邙山以后,进入豫东大平原,河道变宽,水流变缓,泥沙大量沉积,以致河床年年增高,河堤要经常加高加固,几百年来,日积月累,逐渐连河床都高出地面十多米,“河底日隆堤日高,黄河竟是天上涛”,滚滚黄河水在两岸大堤的夹护下从家乡的北边似“天河”一般向东流去,这是家乡的人们和黄河水患斗争了成百上千年的结果,更是壮丽的人间奇迹。
作为“悬河”,也有一个天大的好处,那就是可以很轻易的自然引流灌溉农田。雨水过后,大约在正月底,麦子越冬返青,就要浇第一遍水,三月底四月初,小麦拔节,长势正旺,水更要浇足。“春雨贵如油”,靠稀稀拉拉的春雨,很难将田地润透,为了保证墒情,麦子浇两遍水是免不了的。每当到了麦子要浇水的时节,村里的小河就像约定好了一样,条条黄水汩汩而来,一夜之间就满了河沿儿,不用说,那就是黄河在放水,提醒着人们浇地的时候到了。
刚来的河水带着泥沙,黄黄的,慢慢的泥沙沉底,小河就变清澈了。随着河水而来的,还有种类丰富的鱼儿,鲫鱼、白条、鲶鱼、火头,当然,更少不了大名鼎鼎的“黄河鲤鱼”。“黄河鲤鱼”是我国的四大名鱼之一,“岂其食鱼,必河之鲤”,那是诗经对它的赞美,“鲤鱼肉、鲶鱼汤”,那时家乡的老百姓为其传名。
鲤鱼的做法很多,比较著名的是“糖醋鲤鱼”,家乡还有一道名菜,叫“鲤鱼焙面”,这都是复杂的做法,在农村,可没有那么多佐料,也没那么多讲究。通常先把整只鲤鱼打理好后,裹上面糊,放热油里炸的焦黄焦黄的,装在盘子里,上面浇一层咸鲜味道的浓汁,具体浓汁怎么做的,什么成份,那我就不清楚了,只记得鱼肉和汁一起吃特别好吃,无比的鲜美。
“小鱼煎、大鱼炸“,煎和炸是家乡两种经典的做鱼方法,小鱼煎了以后味道鲜香无比,而大鱼不管怎么吃,一般都要先过油炸一遍,这样既可以很好的去除鱼的腥味,而又能保证鱼肉的鲜美。除了鲤鱼,鲫鱼、鲶鱼也通常是整条的炸,炸好的鲫鱼可以直接吃,也可以加些佐料熬汤吃;鲶鱼个大,即可像鲤鱼那样装盘淋汁吃,也常常像鲫鱼一样熬汤喝;而草鱼,通常是切成方块,拌上面糊炸,炸好以后,装到一个大碗里,加点汤汁,放到锅里蒸,蒸熟蒸透的炸鱼块,另有一番滋味。
炸了的鱼还有保鲜作用,冬天里可以放置的比较久。在家乡,一般在年前的腊月二十八、九就要“出锅”,把要炸的东西炸好,不用担心会坏,零度以下的环境就是个天然的大冰箱,再加上用油炸过,放上个把月都不成问题,等过年时家里来了客人,就可以直接做来吃,味道还是一样的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