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位育儿博主,为她女儿写到:爱她如她所是,而非如我所愿。
我们总怕孩子走弯路,害怕他们受苦,总是用我们所谓“过来人”的经验,想要安排他们的人生。
其实,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人生需要自己做主,越约束他,他反而越叛逆。
当孩子出现问题时,父母需要内省,跟孩子沟通。
什么是沟通?
沟通是不指责,不评判,不命令,不威胁,不控制,把孩子的自主权还给她自己。
孩子曾跟我说,她自己也很想好好学习,就是进入不了状态。
当时我给她出了个主意:你心里面肯定有阻碍着你要进入的情绪,你把这些东西一个一个的找出来,再逐个的解决问题。
我虽然嘴上说这是我的建议,你仅供参考,可还是想让孩子按照我的思路去做,孩子也能感觉得到,只不过她认为这个方法还行,就没有和我对抗。
这几天孩子说自己数学不好,我又自作主张给孩子在网上报了个补习班,这下孩子不愿意了,她的反应很激烈,非得要求我退课。
她说她想自己先试试自己的方法,如果还不行,就找个线下的老师带带她。
当时我就急了,说数学不懂的要提前解决,人家都是专家肯定能帮到你,打算不退。
孩子马上恼羞成怒,更是表示坚决不听我报的课,这一刻我才意识到自己和孩子已经界限不清了。
孩子的问题应该把自主权交给她,我们应该在孩子身边默默守护和支持她,要相信孩子自己是有能力的。
想让孩子爱上学习还是要把学习这件事儿的主动权还给孩子。
当我们被其他人所约束的时候,我们挣脱束缚的欲望就会更加强烈,这个问题放在孩子身上也是一样的。
大家都羡慕自律的孩子,但有没有想过他们为什么能够自律。
其实,自律的孩子是因为拥有了充分的自主权。
而当你越约束孩子、什么都替他安排,什么都需要父母指挥,那么孩子反而长大后不愿意自己付出劳动,在青春期也更加叛逆。
让孩子充分拥有自主权,他反而会明白自己需要做什么、自己应该怎么做。
自律总是和自主相伴成长的,让孩子在生活学习中把自己安排明白,比你催促孩子做事来得更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