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金句
1.知己知彼,首先去寻求了解对方,然后再争取让对方了解自己。
2.你的影响力在于你的榜样作用和引导能力。
3.如果别人感觉不到被你真正理解,你就不具备人际关系的产能,即高额情感账户。
4.你越深入了解别人,就会越欣赏和尊敬他们,触及对方的灵魂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
5.先理解别人,这是有效的相互依赖关系中最有用的习惯。
6.当我们真正做到深入了解彼此的时候,就打开了通向创造性解决方案和第3条道路的大门。
二、要点拆分
1.知己解彼。
人最大的能力之一就是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知己解彼,顾名思义,就是既了解自己,又了解他人。知己解彼是进行有效人际关系沟通的关键,即换位思考的沟通。对于每个人而言,最重要的感觉,就是“幸福感”。而你幸福与痛苦的程度,其根源往往取决于每当你面对你自己与他人时,你的了解与接纳的程度。每个人都会进行本位思考,但成功更离不开换位思考。我们本能地都习惯以先入为主的思想看待事情,本能的排斥别人提出的不同意见,哪怕他是对的。这个思想与那个思想交换,就会得到两个思想,如果我们能够充分的去考虑别人的想法,去采纳别人的建议,那我们就能够很快的扩充或弥补思维当中的很多盲区。
做一个练习,把自己放在对方的位置明确写下,你认为对方对于目前情况是怎样理解的?
2.移情聆听
大部分人在聆听的时候并不是想理解对方,而是为了做出回应或者说要怎么应对,想怎么样让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
移情聆听,是指以理解为目标的聆听要求,听者站在说话者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感受。不是要你赞同对方,而是要在情感和理智上充分而深入的理解对方。在移情聆听过程中,不仅要耳道还要眼到心到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体会。移情聆听感情投资的关键,它能够给人提供一种心理空气,极具治疗作用。
3.拒绝四种自传式回应
我们在听别人讲话时总是会联系我们自己的经历,因此自以为是的人往往有四种“自传式回应”的倾向
价值判断一一对旁人的意见只有接受或不接受。
追根究底——依自己的价值观探查别人的隐私。
好为人师——以自己的经验提供忠告。
自以为是——根据自己的行为与动机衡量别人的行为与动机
三、学有所获
1.维系好情感账户。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彼此之间都有一个账户属于情感账户,双方只有不断的在这个账户中投资,才能够形成基于信任和理解的基础,才能够具备双赢的条件。
我最近也是遇到一件麻烦的事情,投资的包租商铺该到付租金的时候,但委托运营的商管公司却要业主交完税之后,凭税票支付租金,这就意味着业主的收入大大缩水。业主非常不满,一直在和商管公司谈判。公司给出了两种所谓的补偿方案,却都是有损业主利益的方案。其实商管公司和业主的目标都是一致的,应该说是一个共同体,业主都希望商管公司能够把商场运营的越来越好,生意越做越大,钱赚的越来越多。业主的要求其实只有一个,就是能够得到稳定的净收益。而商管公司在侵害了业主的利益还请求业主理解公司的难处。本身你的行为已经破坏了与业主之间的情感账户,就已经失去了信任的基础,还要求业主理解和支持公司的运作,这不是天方夜谭吗,业主自然不会答应。这件事也充分证明,理解和支持是建立在充分信任的基础上。双方的情感账户,如果大家不是投资,而是不断的透支,一方想要侵占另一方的利益,那么也就谈不上合作和共赢,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分道扬镳或者是两败俱伤。
2.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是孙子兵法里的一句话,但它影响力绝不仅限于军事领域。这句话不管对企业管理也好,商场竞争也好,职场小白也好,人际交往也好,都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在朱武祥教授的商业模式课程中举了一个案例,商圣范蠡的故事,看看他是如何赚到第一桶金的?
范蠡在辅佐越王勾践前,刚开始做生意的时候,他发现吴越一带因为战乱频发,需要大量的战马。
北方的战马又便宜又剽悍,如果能贩卖到南方了,就可以大赚一笔。但是,当时兵荒马乱,沿途强盗很多,风险很大,如何才能把马安全运到吴越呢?
范蠡做了一番调查,发现北方有一个富商叫姜子盾,经常贩运麻布到吴越,早就花了大价钱买通了沿途的主要强盗,所以他的商队一路都是通行无阻。
于是,范蠡就想利用姜子盾的这个资源。他想了一个交易方案,写了一张告示,贴在姜子盾经过的城门口。告示上写着:后生范蠡,新建马队,开业酬宾,免费送货。姜子盾一看,发现有便宜可占,于是找到范蠡,要求运送麻布。
后来他们一路同行,当货物和马匹安全达到吴越之后,马也很快被卖掉,范蠡大赚了一笔。
范蠡贩马的成功,在我看来首先是他清楚的知道自己和对方的资源优势,正是知己知彼,在此基础上他才能找对交易主体,设计好的交易方案,撬动对方资源能力,突破自己的资源能力约束。
3.知己知彼有几个层次
①一个人要对自我了解得足够深入,对自己的定位分析的足够透彻,这才是“知己”。
②愿意站在对方的立场去思考,愿意以同理心对待。愿意接纳不同的观点,愿意用思想交换思想。
③谋而后动——像范蠡运马一样,先谋划好,找好交易主体设,计交易方式,最后再行动。只有知道自己和对方的具体情况,才能对双方情况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
④求同存异,跳出个人感知局限的范围。再志同道合、三观一致的两个人来说,也总会有矛盾和差异存在,想不通,不理解都正常。但不要带有主观的色彩,认为只有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并不是你觉得是对的,别人就会认为是对的,即使能获得一些人的认可,可是不可能获得世界上所有人的普遍肯定。
⑤站在他人的立场上看待问题,尊敬每一个人的想法,但也很坚定地保持自己的个性,能在适当的时候拒绝,也能在合适的机会去迎合,不再为了存在感而寻求认同感。
四、行动建议
我们很难真正沉下心来与别人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作者给了我们几点行动建议,试着去做,你可能更容易理解别人,别人也能更加理解你。
1.选择一段你认为情感银行账户已经透支的关系。尝试从对方的角度描述当时的情景。在以后的接触当中,注意倾听和理解,把听到的和记录的内容进行对比。你的假设是否正确?你确实明白对方的意图吗?
2.与亲近的人分享移情的概念。告诉他/她你这一周准备在与他人的谈话中认真倾听并寻求反馈。你准备怎么实施这一计划?这会让对方有什么感受?
3.下次有机会观察别人交谈的时候,捂住耳朵几分钟,只观察身体语言。“倾听”他们的手势、姿态以及面部表情。哪些情感人们可以使用非语言交流?
4.注意你是否在不断地使用自传式回应,判断你的回应属于哪一种,价值判、追根究底、好为人师还是自以为是?试着通过主动认错和道歉,针对当时的情景加入你当下的感情投入。
5.下一次自我表达时,试着基于移情。不仅站在支持者的立场,也从反方的角宴更好地描述。然后再试着让人在支持的框架中理解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