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新一中 走向新世纪(终定稿)

          重塑新一中    走向新世纪

          ——创业艰难百战多

      浠水一中建校120周年之庆,校党委副书记刘志勇来函曰:“高局长,千禧之年,联并三中,迁建一中,青枝绿叶玉成一家。感佩您为一中发展的勇气和坚毅,扩建之艰,迁校之难,千头万绪,您亲历亲为,历历在目。不知您何时有时间回校看看。另也想向您约个稿,盼您动笔一书,为校庆文集增色。“显然,他这是想我写篇关于一中扩建迁校方面的文章。据悉一中借这次校庆之机,广泛征集校史资料,以达“存史、资治、教化”之目的,这无疑是明智之举。一中从学堂路迁至南岳庙村,是我主持全县教育工作期间完成的。我作为这项工作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回顾记录这段历史,责无旁贷。

        我把本文主标题定为“重塑新一中,走向新世纪”,其实这是当年为配合全县筹资,宣传一中扩建工程的电视专题片题目,我想借此纪念全县人民为新一中建设所作出的无私奉献;把副标题定为“创业艰难百战多”,是想借此纪念新一中的建设者们所付出的艰苦努力。这一主一副标题,勾起了我沉睡二十多年的记忆,且在回忆中一次又一次地被感动,有时甚至热泪盈眶。为了更准确地再现这段历史,我还两度回老家翻找当年的日记,幸好全部找到,然后逐日细读,并把自己亲历、亲见的事,择要呈现出来。

              (一)

        谨以本章向全县人民致敬!

        迁建一中,是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特别是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后,要求读高中、上一中的学生越来越多。迁建一中,扩大规模,一时成为天下大势。为满足全县人民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1995年,县委县政府作出迁建扩建一中的决定,即在原三中的基础上扩建为新一中。1996年,县一中扩建工程启动。县政府成立了浠水一中扩建工程指挥部。万事开头难,时任教委主任欧阳世全相机而动,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特别是主持完成了征地工作,在南城新征土地198亩。1997年,新任教委主任邱凌接力前行,主持完成了新一中整个建设规划图的设计工作,并着手三栋教学楼的兴建,为后续工程的推进,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前两任在不长的时间内完成了他们的任务。1998年12月县委决定我回教委主持工作。当时,三栋教学楼已建至第二层(共五层)。从一块地,一张图,到一所学校,任重道远。当时面临的主要困难就是缺钱,几年筹资不到300万元。为了加大筹资力度,加快工程进度,教委党委作出决定,在1999年9月1日,新校区要实现正式招生。试图通过倒逼,推动新一中的建设速度。

        想在“九一“迁入新校区,可用时间只有半年多。就当时的条件似乎不可思议,所以自上而下反对声音不少,其中有来自教育内部的,有来自学生家长的,也有来自领导层的。比如,8月份,就有数十名家长集体来教委上访,认为他们的孩子报名是在老校区读,不是到新校区读,还要求退钱。我接待了他们,并跟他们阐明搬迁道理,经过面对面的沟通,他们表示理解,此后再没有上访。至今,我都感念这些家长的通情达理,如果他们得理不饶人,甚至向县委、县政府施压,能不能实现当年迁校还真是个问号。又如,8月份有位县领导亲自到新校区察看,认为搬迁条件尚不具备,说“高德华,你是想在这里搞大跃进吧!”我答:“报告领导,我是作了调查研究的,不是头脑发热。”事实上,之前我和三中校长綦营中、扩建办主任周本军有过详谈,深入讨论了“假定三栋教学楼都完工,能否在秋季招生”的问题。他俩都是高中校长出身,有经验,提出了将原三中的老教学楼改建为学生宿舍,原三中的老食堂改造为学生食堂等建议,其他需要改造或添置的设备,也算得很清楚。经过认真测算,得出结论,“九一”开学没问题。群众的疑问、领导的担心,也激励着我们把工作做得更深入、更细致。

    古人云:敬谋无旷,敬事无旷,敬人无旷。精心谋划,用心做事,放心用人,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同时工作千头万绪,做好“一人一事“这个基础性的工作至关重要,只要做到一人一事,事事落实,人人当责,则事无不成。1999年整个春夏的工作,都围绕秋季招生这个大目标来落实人和事。首先是保证三栋教学楼于“九一”前交付使用。为此把周本军同志由扩建办副主任提升为主任。该同志正值中年,能力强、热情高。他上任后,带领扩建办的同志和建筑工人一起滚打,每天两班倒,监督工程进度和质量。而他还要调解随时出现的矛盾,更是很少休息。那几个月,我几乎每天晚上十一点左右到工地,每次都能看到他在岗位上。这一年梅雨季节,多雨又炎热,整个工地有如沼泽,他脚穿深筒胶鞋,风里来雨里去,一身汗水一身泥,过度劳累影响了抵抗力,他身上长满湿疮,腿上不少溃烂,仍不肯歇息。他用自己的艰辛劳作,保证了教学楼的如期交付,也保证了后期其他工程的按时完工。

        当时穷县要办好一中,必须举全县之力。而教育人则要向清代群众办学的先驱武训学习,不羞于乞讨,不苦于劳累,不厌于日久。借着当时“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的口号,展开七门八路筹资行动。

    ——县里出台县政发【1999】6号文件,在全县人民群众中筹资。这个文件的出台背景是,全国上下都在大抓减轻农民负担工作。所以县领导出台这个文件非常慎重,先是由教委起草方案,再交政府常务会讨论修改,再送县委常委会讨论通过。从县政府到县委,对涉及农民负担一项都是反复斟酌,最后敲定每人筹资10元,且困难户减免。

    —— 在全县干部职工中筹资。全县在职干部职工每人每年自愿捐资200元(下岗职工免征)。这是由常务副县长陈志远签发的文件,是没有文号的政府通知,但依然行之有效。

    ——在文件规定的应征单位中筹资。包括垂直部门如税务、电力、工商、白莲铝厂、导航站等单位,都在应征之列。这里面有代征代扣的,有上户收取的,有垂直收缴的。在工商部门提供的全县个体工商户中,交警部门提供的全县车辆中,也有筹资任务。这两项落实难度比较大,钱也不多,但体现了全县方方面面的支持。

  —— 教育内部是筹资主战场。抓住春秋两季开学之机,做好学生捐资工作。全县每个高中生按照自愿的原则捐款100元。

  ——县一中勒紧裤带自筹。一中收取的新生线下费,教委规定其部分上交用于扩建工程,部分自己留用,且前者比例大于后者。三栋宿舍楼按教委要求一中自己出资兴建,扩建办只负责施工管理。县复读中心设在一中内,以其吃住在一中为由,要他们出资100万元交付一中建宿舍楼,结果落实97万,因缺钱下欠3万。学校的外教楼、门楼、绿化,都是学校自筹资金搞起来的。校长鲍曙明曾当着我的面说“我被你逼死了”。这个“逼“字用得好,逼筹资,逼进度,逼他人,更要逼自己。

    ——搭城建便车搞建设。一中大门前面的一条路(后称“百家街”),是出入学校的必经之路,迁校时还没有硬化,坑坑洼洼,下雨就成泥水凼。是杨幼斋副县长动用城建资金帮助硬化的。他分管城建工作,我向他陈述师生进出的困难后,他将此事纳入城建优先解决事项,耗资40万元硬化了这条路。

  ——联系一中校友和浠水在外老板捐资捐物。校友夏先德、鲁新安,老板严求等,都为一中做过筹资捐物的好事。这个钱虽没直接用于扩建,但因缓解了学校经济压力,使学校能腾出资金搞建设。

    通过上述一些途径,共筹集资金4000多万元。当年这笔钱,而今至少要做3亿元的事。需要补充的是,当时的筹资文件都不是强制性的,要体现自愿原则,所以需要做好说服和沟通工作,这里面也有贾学东等筹资办同志的努力,他们实行包干责任制,做深入细致的收缴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

    有钱办事,急用先建。三栋学生宿舍楼于1999年9月16日开始动工,学生食堂随后也开始奠基,2000年全部交付使用;科技楼、办公楼和运动场2000年开始动工,2002年交付使用。到2002年下半年,所有的工程业已完成,扩建办随后撤销,数名工作人员全部安排到一中。至此,一所崭新的、恢宏的、靓丽的浠水一中,呈现在人们面前。2004年,一中百年校庆盛典,就是在新一中的新运动场举行的。

    可以说,没有全县人民的真情奉献,鼎力相助,便没有新一中。新一中是全县人民捧起来的!

                            (二)

    谨以本章向一中干部和教职员工致敬!

    1999年9月1日,新一中在新校开学了。除三年级的学生仍留在老校区外,二年级的学生全部迁入新校,一年级的新生都在新校招录。两个年级的学生2000多人,在新校学习和生活。而新校区的办学条件有限,加之新一中是由一中和三中两校刚刚合并的,有个磨合期,就像两个民族需要融合一样,这也增加了学校的管理难度。同时新一中还有跟老校区——原初中部改办县实验中学的“分家”事务,也牵制着领导精力。面对诸多困难,县教委对新一中班子的要求是,一手抓建设,一手抓安全,一手抓质量,三手抓三手都要硬。就建设而言,学校自己也有很多服务于教学和生活的事要做,还要排除工地施工带来的干扰;就安全而言,学校围墙多半还没有成功,学生出校路径多,外人入校路径也多,这对学校安全管理带来极大挑战;就质量而言,要克服办学条件的暂时困难,要跳出所谓“1+3=2“的圈子。

    要战胜上述困难,干部是决定因素。教委首先想到的就是配强一中班子,重要的是要选好一把手。一中校长的选配,也是“兹事体大,非容轻议”,为此我们找教育的老领导、老同事、学校干部和老师,或一对,或一对多,进行广泛座谈了解,确定初步人选,并在教委党委形成共识后,报县委组织部和县委领导。县委对此非常重视,指示组织部多次进教委座谈考察,最终同意教委方案,决定将县师范副校长鲍曙明调任新一中校长,并于1999年8月14日正式到新一中报到,也算是临危受命。该同志曾任兰溪高中校长,有高中管理阅历,擅长精细管理,有大局观,能识人用人,还特别有容人之量,遇事不骄不躁,不怕吃亏吃苦,廉洁自律有正气。这些素质对于治理新合并的学校尤为重要。同时,也跟他选好搭档,组建一个以他为首,包括綦营中、郭黎明、郑炳坤、谢寒、高国喜、周本军等同志在内的精干务实的班子。他们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日常工作上分,全局性、联动性、突击性、突发性工作上合。这个班子团结稳定,起到了战斗堡垒作用。他们都是我县教育的人才,其中4个年轻人,后来或为一中校长,或为县教育局副局长、党委委员,或为县人大副主任。

    面对开学之初的艰难困苦,学校一班人精心组织,率先垂范。在学校围墙缺失的情况下,为保障学生安全,鲍曙明同志提出“封闭管理”模式,这个封闭不是靠围墙,而是靠严格管理,把学生管控在校内。为此,学校领导带头值班,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内,每天晚上有两名校级领导带一名中层干部,在原三中老校门门楼值班守夜,三人中还必须有一人像站岗一样不能睡觉,因此这个门楼被戏称为“碉堡楼”。白天,中层干部要带领值日老师,在没有围墙的地段和路口把守,特别是暑天,严防学生出外游泳,以杜绝溺水死亡的事故发生。晚上,班主任要到学生宿舍值班,每天至少有两个班主任在学生寝室睡觉。由于管理精准到位,全校没有出现过大的安全事故。

    边建校,边教学,给老师也带来了诸多不便,其中最令人头痛的是行路难。并校后,原一中的老师仍住在老校区,上下班由学校安排校车接送,原三中老师仍住在校内。由于校内路面和校前的百家街都没有硬化,无论校内校外住的老师,都要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晴天灰多,雨天泥多。雨天出入学校都要穿深筒胶鞋。记得开学前的8月29日,天下大雨,下午我到新一中检查工作,校前这条百家街,受到附近鱼塘跑出来的大水侵袭,路面犹如一条河,我只得打赤脚进校。推己及人,这条街老师们朝也穿、暮也过,该有多么的愁人。那时一中有一道奇观,干部穿深筒鞋巡查,老师带深筒鞋上课。但他们都没有怨言。老师们越是这样原谅我们,我们越有压力,大约搬迁不到一年,校内路面全部硬化。

        这一代的学生也跟着吃了苦。住的挤,露天吃,走泥巴路,活动场地少而差,他们都赶上了。比如,师生都在原三中改造的老食堂就餐,食堂容纳量很不够,所以打饭在室外或操场上站着、蹲着吃是日常事。9月13日下午,我从丁司当检查工作返回一中,和学生一起吃晚餐,也是体验一下学生生活,晚餐2元一份,有18道菜可供选择,荤素搭配,很好。这也说明学校在想办法,以伙食的丰富,来弥补就餐条件的不足。我边吃边和学生聊天,问:“新食堂没建起来,就餐条件不好,你们怎么看?“同学们都乐呵呵的,或说“没么事“,或表示理解。而正是这吃苦最多的一届,后来创造了一中高考历史上的最好成绩,具体数据下文再谈。

        一中落,全县弱。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一中的崛起,所有的困难,都不能成为干扰教学工作的理由。不衰落的一个最重要标志,就是保持教育质量优势。要在纷繁复杂的事务中,咬定“教学中心”不放松。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是学校工作的牛鼻子,而拴牛鼻子的纲绳,就是课堂教学。为此,要优化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质,提高集体竞争力,所以,集体备课不可少,新老之间的传帮带不可少,教研活动不可少,听课评课不可少,跟踪听课、随堂听课不可少,真正把教师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上来,形成严谨治学的风气,形成以会讲课为荣、不会讲课为耻的氛围,还要形成优奖劣罚、优胜劣汰的机制。上面这些,是我2000年5月17日在一中与校领导的谈话内容。之前和胡之文、黄哨北同志在一中随堂听了两天课,并就改善领导方法、加强教学教研工作作了调研。所以,我的这个谈话是有的放矢的。

  学校是教学教研工作的主体,教委给予充分的支持和帮助。教委主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在配备老师上对一中给予倾斜,准许一中按照“凡进必考,择优录用”的原则,在全县范围内选调优秀教师。现任一中党委书记周七零就是当时从农村高中通过“选优”调进来的。教委还授权一中自己招录优秀毕业生,现任实验高中校长姜伟就是当年一中自主招录的。在评职评优方面,对一中也厚爱三分,为他们调动教师积极性,留人留心助力。二是支持一中开展教研活动。一中是全县高中教学的领头羊和教研重地,县教研室会同校教研室,经常开展有针对性、有专题的教研活动。三是支持学校从严治校,依法治教,试行末位淘汰制,及时调整不称职的老师和不负责的干部,这里面有故事流传至今。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一中在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同时,也注意为扩建服务。比如与落地村扯皮的事一度很多,以致做围墙每进一尺都有皮扯,宿舍楼、食堂等每项工程开工都有皮扯。尽管做了很多工作,但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后来,一中跟村里签订协议,安排18个土地工进食堂,且明文规定只要学校存在,合同永续不变,扯皮现象才大为减少。这为扩建工程顺利进行解了大难,这也是大局观的具体体现。

    在扩建迁校这个特殊时期,新一中的干部和广大教职员工克难奋进,任劳任怨,完善了设施,保证了安全,提升了质量。修编近20年《浠水县教育志》的负责同志曾跟我说,2002年县一中的高考成绩,是历史上最好的一年。对于这个结论我在一中进行了核实。说来也怪,2002年这一届毕业生,正是搬迁之年——1999年录取的,也就是新一中的首届学生,他们吃苦最多,却创造了最好成绩——达清华、北大线8人。由于当年是估分填报志愿,即在分数正式出来之前就填报志愿,第一名的学生只敢报浙大,第三名、第五名至第八名的学生都没有报清华、北大,只有第二名和第四名分别报了清华、北大,所以只有这两名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前者叫王同乐,后者叫任成。第一名的学生叫王丙唤,录取了浙大,他是绿杨人,家里穷,不敢报清华、北大,老师到他家做工作也没做通。这年总分600分以上136人,仅次于黄高,其它县市都未过百人。当时过600分就是很高分,教育局一干部的儿子姜文603分,被武大录取,全校被武大、华科录取近百人。这样的历史截止目前也还没有突破。这一届高三年级组长汪金安具体负责抓高考工作,受到了校领导的充分肯定。2004年12月,一中接受省级示范学校评估,以94.32分的优良成绩通过,2005年正式授予“湖北省示范中学“称号。

可以说,一中真正实现了“三手抓三手都硬”的目标,给全县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我曾和鲍曙明同志有过闲聊,问他“你是怎么做到把班子团结好,把两校老师整合好,把困难时期的工作做好的?“他以其特有的口吻和神态回答我:“说真话,自己带头多做少得,带动干部多做少拿。比如老师收入由两块组成,财政一块,学校自筹一块,自筹这一块,学校领导比老师拿的少,只拿老师的80%。“他认为跟他共事的班子成员吃了苦,没沾光。这也说明,一个单位领导胸怀大局,事业第一,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多干少拿,群众工作就好做,事业就顺利成功。

                           

                        (三)

      谨以本章向县四大家领导致敬!

      本章以日记的形式呈现。这不仅是为了变换一下行文方式,更重要的是,我们能从这些“原生态”的日记中,更直观地感受到县四大家领导对一中的重视和关怀。全县的事千头万绪,县领导却舍得花这么多的时间、精力来解决一中的问题。其密度之大、力度之大,令人感叹。这里仅录1999年的相关日记:

  1999年(以下省年号)正月初七,阴。

  宣传部长周佐平、分管教育工作的副县长梅香雪听取教委关于一中扩建工作的汇报。

    2月25日 (正月初十),阴。

    县委副书记孙璜青、宣传部长周佐平、副县长梅香雪在一中扩建现场调研。

    3月15日,晴。 

    晚上,在政府二楼会议室,县长李儒志、常务副县长陈志远、以及周佐平、梅香雪等同志,听取和讨论县教委关于一中扩建问题的请示报告,重点是筹资问题,并指示教委起草筹资文件,提交县政府讨论。教委蔡艺、严南舟同志参加,我做汇报。

    3月24日,阴。

    早晨,呈送一中扩建筹资文件(草案)给李儒志县长,他接过文件当着我的面修改。

    3月29日,阴。

    上午,县政府常务会听取我的关于一中扩建筹资文件的说明,讨论县教委提交的筹资文件,并将文件内容基本敲定,待送县委常委会讨论通过。县政府李儒志、陈志远、邓洪、梅香雪等领导参加,县教委蔡艺、骆则吾等同志在会。

    4月25日,阴有小雨。

    上午,县委常委讨论一中扩建筹资文件。这是最后一关,我是提心吊胆,因为减轻农民负担工作抓的正紧,此时出台此类文件,无异逆水行舟。果然,草案文件刚发完,县委领导就说:“高德华,你的材料发是发,搞不成。”我一下紧张起来。按照安排我先有个发言。我说:“今天这个会我们期待已久,今年全县教育工作会到现在还没有开,就是在等这个文件。新一中的建设,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县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领导刚才当头棒喝,是在提醒我们,在当前敏感时期,县委县政府出台筹资文件不容易,越是在这种情况下,越要把一中的事情办好。县委县政府决定扩建一中已经几年了,但因资金短缺进展缓慢,在全市处于后进状态,连英山、罗田都走在我县前面。大家知道,一个怕送孩子上学的穷家庭,只会越来越穷;一个怕投资教育的地方,只会越来越落后。事实上,这个文件起草时已考虑农民负担问题,如今很多家庭打牌有钱,信迷信有钱,买狗皮膏药有钱,一二十块钱不是问题,问题是怎么引导。“我汇报后,常委认真讨论,最后决定由人平20元压到10元,困难户减免。

      5月21日,阴,晚雨。

    教育内部召开一中扩建筹资会议。县直学校校长和各乡镇教育干事参会。县分管领导到场。严南舟同志主讲。我作了强调。会议学习了县筹资文件,要求各地各校宣传好文件,教育内部首先落实好文件。

      6月2日,晴。

    在县宾馆四楼会议室召开全县性的一中扩建筹资会议,全县乡镇和县直单位参加会议,常务副县长陈志远主持会议并讲了话,分管副县长梅香雪主讲,县委宣传部长周佐平、县人大副主任周德善、县政协副主席王其生,也都在会上讲了话。他们强调了一中扩建的重要性,完成筹资任务的紧迫性,以及把握文件的政策性等等。

    6月3日,晴。

    根据县委主要领导的指示,我率周本军等同志到大冶一中、黄石二中考察其新校建设情况,学习人家的先进经验。考察后,我们感慨万千,大冶一中的建设,更是大气魄、大手笔,其标准之高,速度之快,建设之好,令人大开眼界。

    6月13日,晴。

    上午我到近街桥请县委主要领导到一中扩建现场录个像,用于题为《重塑新一中,走向新世纪》专题片,以扩大此片的宣传影响力。该片是为配合全县一中扩建筹资行动,由县教委会同县电视台录制。我到近街桥时,县委领导正徒步察看文明城建设情况,他愉快接受了我的请求,县电视台录像记者闻婕正好随行。我们一起来到一中扩建现场,顺利完成了录像。县委领导还注意到推土机已停止作业。当得知是因为某村民扯皮时,立即打电话南城管委会王应元主任,要他尽快处理。下午,我和周本军,会同王应元、南岳村蔡书记,在地矿宾馆协商解决环境问题。蔡书记表示要确保尽快复工。

        6月15日,晴。

    晚上县电视台7:45,有线台8:05播放一中扩建专题片《重塑新一中,走向新世纪》。县领导要求组织教师和学生收看,扩大新一中的宣传,配合全县筹资行动。

      8月7日,晴。

    周佐平、梅香雪同志分别听取我的关于一中人事情况的汇报。

      8月9日,晴。

    县委组织副部长蔡成海等4人,带着县委领导意见,到县教委座谈了解关于调整一中班子的看法。

      8月11日,晴,天黑阵雨。

    上午县委组织部长根据县委书记的意见,就鲍曙明同志的职务调整问题,到教委召集党委成员谈看法,大家的意见是一致的。梅香雪副县长到会,并谈了与教委班子一致的意见。

    8月13日,晴。

    县委主要领导到一中新校区察看,特别关注办学条件和招生准备工作,我边陪同边作介绍,领导认为条件还有欠缺,再三叮嘱工作要细之又细,慎之又慎,确保开学不出纰漏。

    8月14日,晴。

    周佐平、梅香雪同志听取我关于新校区开学准备工作的全面汇报。这应是县委主要领导对新校区开学工作尚存疑虑,要他俩加强督办。

    8月16日,晴,夜雨。

      孙璜青同志听取我关于一中扩建工程需要解决的问题。 重点汇报一些扯皮现象。

    8月23日,雨。

    下午,一中扩建办公室召开现场办公会。孙璜青、梅香雪同志召集县委办王惠川、政府办胡根林、南城管委会王应元、南岳村蔡书记、县计委王佑斋、县公安局丰爱国、县土地局王锦旗、县自来水蔡经理、县教委高德华、一中鲍曙明、扩建办周本军等同志到会,解决扩建中的一揽子扯皮问题。

      8月24日,小雨。

    上午新一中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这是一中、三中合并后的第一次大会。孙璜青、梅香雪等领导到会。孙璜青同志讲了话,他对新一中新班子团结共事、两校融合、克服当前困难、做好开学工作等问题作了强调。我也讲了话,提了四点要求,一是一中要有大目标,二是要以教学为中心,三是建立高素质教师队伍,四是树立良好的校风。

      8月27日,晴。

    下午在扩建办,周佐平、梅香雪同志与两个包工头一起磨嘴皮,开学在即,他们不肯交出三栋教学楼教室的钥匙。主要原因是拖欠了他们的工程款。一年中的端午、中秋、春节三个传统节日付工程款,有时资金短缺,难以及时兑付。

      8月31日,晴。

    早上,为一中教学楼新址减免征地配套费,我找杨幼斋副县长,他指示相关部门给予方便。

      9月10日,晴。

    教师节。上午孙璜青、周佐平、梅香雪等同志到一中看望老师,祝贺节日。下午县委书记到一中学生宿舍、食堂了解学生生活情况,并召开教师座谈会,还发表了即席讲话。

    10月25日,小雨。

      因扩建涉及到某村某人承包的鱼塘,承包人欲围攻周本军。下午,县分管领导接到我的反映后,即打电话县公安洪增协局长,要求其出面处理纠纷。洪即令南城派出所华所长调解。

    录罢上面这些日记,本不打算再发议论,但还是忍不住,很有不吐不快之感。县四大家领导为一中建设,真是有求必应,有请必到,有难必解。大到建设筹资,敢担风险;中到合并开学,亲临讲话;小到扯皮拉勾,不惜屈身。而做这些都是毫无条件,我没为请任何领导送过一分钱、一份礼,更没请吃请喝请玩。我自己也没在扩建办、筹资办、县一中报过一分钱、拿过一份礼。从县领导做起,确保每一分钱用在工程建设上。在项目招标上,教委和扩建办都有人参与,没见任何领导打过招呼。可以说,一中在我心头千斤重,在县领导胸中重千钧。

    (结束语)

    本文至此就要搁笔了。回首往事,感到当年能同一中人一道,站在一个历史的新起点,迈入新的世纪,是多么光荣和自豪。2019年7月2日,时任一中校长郭黎明约我到一中看看,这事儿他说了三个年头,我都是婉言谢绝,这天下午竟心血来潮,欣然前往。旧地重游,新景悦目,昔年所植下的花木正扬荣垂阴,教学楼科技楼装点一新,新建的报告厅美轮美奂,整个学校宛若公园,靓如佳丽。我这一生经历颇多,工农商学兵政教文财,皆有涉猎,但我只把自己定位在“战士”和“教育工作者“上。在我看来,是战士,就要敢于冲锋陷阵,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打胜仗;是教育工作者,就当有教育情怀,无论何时何地,无论是进是退,对学校,对教师,对学生都要深怀爱心。今年7月我写过一文曰《小城醉赋》, 全文约700字,开篇就写了一中和实高,下文又提到凤栖和莲池,一篇惜墨如金的短文,两度言及一中和实高,就是教育情怀的自然流露。感谢黎明同志没有忘记我这个老朽,感谢志勇同志用一个“回“字肯定我在一中的足迹。本文的三章三致敬,也是想说明,离开全县人民,离开县委县政府,离开全体教育同仁,我将一事无成。是的,一中是浠水人民的一中,是党和国家的一中,是浠水教育史上的一中。一中为国家、为社会、为人类文明进步,培养了无数人才。一中是浠水之光,邑人骄傲。不忘来时路,方知向何去。昨日的辉煌是奋斗出来的,明天的璀璨仍需新一代一中人风雨兼程,孜孜以求。革命代代如潮涌,喜看前波让后波。相信一中的明天更美好!

                        2024年11月10日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6,039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223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916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009评论 1 29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030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011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934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754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202评论 1 30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433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590评论 1 34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321评论 5 34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917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6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738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583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482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