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徐亨福)
最近,一则关于“35岁,我从公办小学裸辞了”的视频火了。
一位从事教师工作的老师“像我这样的人”在自己35岁最美好的教师年华发视频提出辞职感慨:每天各种汇报、开会、比赛、活动、检查。已经失去与学生上课的意义,我已经没有了教书育人传递美的想法了。
更多感同身受的老师也纷纷留言:
“每月最怕交文件夹。”
“教书是副业,好好迎接检查!”
“这就是为啥我不想去学校上班的原因。”
“每次干这种活儿的时候,分分钟想辞职。”
“因为其它工作都是给领导做的,上课才是自己的工作。”
“现在网上各种学习太多了!各种平台,真的够了够了。”
“一样感觉抽空上课,没时间备课,没时间批改作业,各种材料。”
这种具有切肤之痛的感同身受,似乎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线老师们的共同呼声和无奈的呐喊。
当一座座校园高楼大厦绿树成荫,变得越来越高大漂亮的时候,伴随硬件设施的拔地而起,随之而来的“软件教育”也堂而皇之地登堂入室。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学校就成一个筐,什么都往里面塞!尤其是从小学开始,也似乎受到芒果台“广告里插播电视剧”的影响,变成了“各种各样的活动里插播老师上课”,真的让老师倍感无力和无奈。
很多老师感叹:
为什么脚踏实地的研究教学变得这么难?
什么时候校园变成了各种功利活动的角斗场?
什么都往校园塞,孩子和老师们的正常学习和教学反倒成了次要!
学校这块最后的净土也被各种“分类垃圾”填满,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垃圾场。
你们考虑过老师的感受吗?
其实,我们更愿意相信,每个老师的出发点都是好的,教育的初心也是好的。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教育却变得越来越功利化了。这种功利不仅仅只是为了打着各种名号的收取各项费用,甚至明目张胆地巧取豪夺,更体现在学校在对于追逐名与利的道路上逐渐失去了本心和本性。
比教育功利化更可怕的是教育行政化,每天各种汇报、开会、比赛、活动、检查,老师只能见缝插针地备课甚至没有备课就去上课,可想而知,这样的教学质量能有多高。
绝大部分老师都是秉承着传道受业解惑的责任贯彻执行的,可是,当非教学任务太多,一度占用了上课时间,各种上报的材料、抄写的学习感想、网上的测试、花样繁多的讲堂、创这创那的文明建设、一天一小会三天一大会周末总结会,又让这些老师开始怀疑自己的职业了。
很多时候,往往让人累的并不是工作本身,而是心太累。
所以,很多老师累到一定程度,而工资待遇又多年不变时,就无奈地选择了放弃很多外人眼中所谓的“有编制有福利有假期的公务员”职位。
想想,真觉得悲哀!
加强校长垂范模范力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学生道德建设,本身无可厚非,在校园霸凌频发、师资师德严重滑坡的当下,对于老师和德育建设势在必行和不可或缺,可是如果将教学和精神文明建设本末倒置,那么,势必将会占用老师教学研究课件的大量时间。
一个老师本来已经在师范学院接受了四年甚至研究生期间更多的专业技能和道德层面的熏陶,如果在此时都无法塑造一个师德品行教养良好的老师,指望在老师毕业进入学校任职后再大张旗鼓地进行各种精神文明和道德建设,是不是有点来不及和效果大打折扣了!
更何况,老师既然已经进入学校教学,就意味着他们已经是一个“打工者”,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解惑就是他们的本职工作和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就应该将更多的甚至是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教学研究和批改作业中,而不是为了应付所谓的各种检查、比赛、活动浪费体力、精力甚至财力去疲于劳神伤心。
更可怕的是,老师在校的工作时间被其占用后,为了弥补亏欠学生的知识教育,就不得不留更多的作业让孩子在家完成,希望能够弥补上课缺失的教学任务。
而这就必然造成一个如今越来越恶性循环的现象——
一个小学生的作业就要每天写到晚上10点多,甚至到12点。与之对应的就会出现“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的家庭纷争。很多新闻报道的父母陪伴孩子写作业被气到头晕、气闷,心梗住院的新闻更是不胜枚举。
更深层次的隐患就会导致新的家庭矛盾出现——
为了孩子写作业,夫妻双方意见不统一矛盾升级,虎妈猫爸式家庭和棍棒底下出人才的家庭中,则由辅导孩子作业的打骂演变为夫妻之间的争吵和大打出手,轻者夫妻不合互不理睬影响家庭和谐,重则导致离婚也是时有发生。
而据教育部官网消息,2019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考生人数达590万人,考试科次1237万科次,考生人数比上半年明显增加,创下历史新高,加上上半年考生人数290万人,几乎逼近900万人。
这真是城外的人想进去,城内的人想出来。
正如,师范即,“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我们不否认不排斥师德建设,可是当本末倒置的时候,往往好的制度也会在落地过程中变成一种负担。
这就必然导致以前的教育神仙打架,现在的教育垃圾分类,学校最终成了垃圾厂。
孩子需要减负,救救孩子,不如先救救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