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到家,哥哥妹妹在看电视,爷爷奶奶在厨房忙活着。
看见妈妈回来,哥哥像看到救星般冲过来,
“妈妈,你终于回来了……”
“妈妈,妈妈,妈妈……”妹妹也不甘示弱,没个事儿,就是一个劲儿喊妈妈。
坐到两娃的中间,看见哥哥身边放着手机,但这会儿在看电视;妹妹有点儿焉了(估计没有午休)。
陪两娃聊着天,边收回了在阳台晾了N多天的衣服,准备用吹风机吹吹再叠好收回房间。
因为两娃的“帮忙”,直到晚饭做好了,衣服也没吹好一半。
餐桌上,爷爷奶奶已摆好饭和菜。
妹妹看到餐桌上的米饭,扭头就走。嚷嚷着“我不吃米饭,米饭难吃,给我做面条。”
哥哥绕到餐桌瞄了一眼,也默默离开餐桌。
餐桌上的菜,不合哥哥胃口……(其实我看到了也是没食欲。)
今天,刘先森又是在外“奔波”的一天,这个点儿也不见回来。
爷爷奶奶一如既往的为着“欢喜年”忙乎着。
按照襄阳的年味儿准备着。
酥鱼酥肉,还酥了些藕,做了炸菜丸,还有炸馍馍(昨天是蒸包子)。
看看两位老人家的“战利品”,就知道两娃是没有时间陪伴的。
这个点儿,也是累了,晚餐弄的也马虎。(没有咱娘儿仨人的菜)
正好没胃口,干脆进厨房给妹妹做面条,顺便自己也吃点面条。
进了厨房,妹妹跟在屁股后:
“妈妈,妈妈,妈妈……”喊不停,也没得个事儿,我听的真的是头都大了,感觉到极限了,马上要崩溃了……
哥哥在客厅也是闹哄哄,唯独爷爷奶奶安静的自顾自的吃着喝着(晚餐习惯喝点小酒),完全无视其他人。
告诉妹妹,妈妈在弄面条,去客厅或是餐桌上吃点其它东西,边等我。
妹妹麻利的关上厨房的门,执意要在厨房陪着妈妈,看妈妈弄面条。
配了小白菜,准备弄个鸡蛋,然后一根火腿,混在面条里。
妹妹又是“妈妈,妈妈,妈妈”的喊不停(心急想吃火腿……),妈妈终于没忍住,超妹妹吼道:
“去----客----厅-----”
妹妹还想说点啥,又是一个劲儿喊:
“妈妈,妈妈,妈妈……”
妈妈又重复一次:
“出去!”
妹妹哇的哭了,冲出了厨房。
听到妹妹跑到走道了。
貌似爷爷追出去了,然后听到了妹妹的哭声。
待我弄好面条,餐桌上仍是爷爷奶奶在自顾自的吃东西。
哥哥在客厅折腾着。妹妹不知去向。
走到走道,在楼梯口看见了妹妹。
蹲下,给妹妹道歉。
妹妹终于又哭了。
紧紧抱着妹妹,陪着她,让她哭了阵。
然后再道歉,请求原谅,同时抱起了妹妹。
看着妹妹,等待妹妹的原谅。
妹妹也紧紧抱紧我,脸贴近我到脸。
哭着哭着,居然笑了。
“妈妈,我把眼泪弄到你脸上了……”
“嗯嗯,是的,妹妹把眼泪弄到妈妈脸上了,你吃过眼泪吗?”
“嗯,吃过。”妹妹回忆了下下,点点头回答。
“眼泪是什么味道?”
“眼泪是咸咸的……”哥哥不知啥时候也跑过来了。
赶紧领着两娃去餐桌吃饭。
觉察:
今天,是比较罕见的吼了人。
下班回家,看见刘先森不在家,爷爷奶奶也是只顾着“年味儿”。
看着可怜兮兮的两娃,心里有了莫名的怒火。
饭前,被两娃折腾,已是怒火冲天。
看到不合胃口的饭菜,还有吵闹的娃,和只顾自己爷爷奶奶,终于妹妹变成了导火线……
话说这一个晚上,两娃喊“妈妈”,绝对不少于500次,头都麻了。
仔细想想,今天两娃的黏妈妈,不正是白天被忽视了吗?
看见妈妈,当然是想着和妈妈互动呢!
有些抱歉,妈妈的情绪发泄口,弄错对象了。
难为妹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