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小长假眨眼就过去了,往年的小长假都会一家人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这两年因为疫情,都是宅在家里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今年也不例外。
回顾一下,这个假期既充实又有所遗憾,也许,不完美才是真真切切的。
1号,一家人去孩子大姨家。这是儿子吵了好久的事,为什么儿子这么喜欢去大姨家?一切缘由得从他大姨夫我姐夫说起。他是一个特别有耐心的人,对小孩没有太多的要求,在陪伴小孩的过程中是认真的。儿子特别喜欢和他在一起,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他也喜欢钓鱼,所以儿子早早就吵着我妻子买好鱼钩、鱼饵,30号晚上做梦都梦到跟大姨夫去钓鱼。
2号,上午,儿子继续跟着大姨夫钓鱼。下午,回到家中,晚上参加了《教师的使命》第五次共读分享活动,我渐渐喜欢这种共同学习成长的模式,可以“走更远的路,识更多的人”。
3号,晚上跟几个家长开展了第一期的《奶蜜盐》家校共读分享活动,虽然参加的人数不多,但大家都很积极,还有一个让我特别感动的是有一对夫妻一起参加活动。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我想重要的是我已经开始行动了,总会对有些人有所帮助的。下午还收到之前美丽中国项目支教的老师,他回到和平邀约见一面,由于有家校共读活动,就把与他相聚的时间推到晚上10点之后,对于支教老师,我也是这两三年才了解得多一些,他们都是一群真正有教育情怀的人。跟文老师聊起以前的一些往事,对现在的教育的一些看法,聊得停不下来,不知不觉就到了深夜1点,为了不影响他第二天的安排,不得不结束这一次的相聚,期待再次相聚,也祝福文老师。
4号,下午带娃去看了最近比较火爆的电影《长津湖》,所谓爱国教育,得让孩子了解中国的过去,了解现在的生活是无数先烈用生命换来的。
5号,晚上召开了专门为妈妈们讲的家长会,无论工作上还是家庭中,男女的分工都是有所不同的,其实,农村的大多数孩子的家长,是非常愿意为孩子付出的,但他们大多文化水平不高,面对孩子的教育通常是无能为力的,所以,作为教师,非常有必要对他们进行比较专业的指导。
6号,晚上继续《教师的使命》共读分享,终于最后一次分享抢到一个机会,每一次分享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更重要的是你会更认真地去做这件事。
7号,一家人在附近走了一下,去参观了合水兴径村的新农村建设。
除此之外,《教师的使命》读第二遍,写了4篇读书笔记;《长津湖》观后感——我们应该怎样陪孩子看《长津湖》,获得1000+的阅读量至今为止最高的一篇文章;与多位家长交流孩子的教育问题,更加深刻认识到了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惰性还是有的,原本计划要做好的一节女生课程——做个有爱心、有同情心、有同理心的女生,还是没有完成。
好吧!原谅自己吧!允许偷一下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