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内耗的父母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如果你的父母是内耗型人格,大概率你自己也是容易内耗的人。打个很简单的比喻:如果你的父母看山不是山,非要以为山要塌地要裂,生活在他的影响下,你也很难看到山浮现重峦叠嶂的美好心情。

许多人虽然已经奋斗至荣誉加身,依然对原生家庭和童年创伤的鸿沟无法跨越。网上曾经有一个非常火的视频:如果你有一对不内耗的父母,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画面的情节简直就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原形,牛奶洒了一地啊,父母如何反应?没考上高中,没考上大学,父母如何反应?嫁错了人又逃离回家了,父母是什么反应?把一个孩子的一生以一种放电影的形式,以及生活里的甜酸苦辣均像幻灯片一样一闪而过,视频中的父母并不是我们以为的暴跳如雷、垂头丧气、扫地出门等等,而是无限的包容、接纳、爱护、守护,他们的每次应激反应都那么真实又生动,真实地还原了孩子出生时候的最基本的愿景,只希望他能够健康快乐地长大,而不是用世俗的那一套法则,还希望他幸福,希望他过的开心,希望他能够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每一个婴儿从呱呱落地到长大成人、成家、立业、繁衍后代这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中,总是与父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小的时候受父母性格的耳闻目染,读书时需要父母经济和情感上的支持,毕业后因为迷茫、无助、辛苦地打拼着事业,也希望父母能够助力一把,希望自己能遇到良人,父母能够为自己的小家再奉献一份力量。咱们历代传统家庭出生的孩子都是沿袭着老一辈的夙愿,完成着一个人的一生。

父母的格局就是孩子见世面的高度,好的父母知道自己的短板在哪里,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的放矢地克制脾气,尽量在孩子面前维护着基本的融洽;有的父母天生暴脾气,甚至打骂孩子,以为孩子是自己可以随意拿捏的所有者,根本不在乎他也是一个人,也是一条生命,这样的父母其实可以定义为本身也是个弱者,只能将无尽的怨气撒在毫无还手之力的孩童身上。

不内耗这个优秀的品质,不光是用在成年人身上,我觉得任何人都要学会不消耗自己,没有富贵之身就过好眼前的苟且,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我们人类这一世能够到终老,实际上需要的并不多。而之所以父母容易内耗,无非就是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自己只是一个卖菜的商贩希望子女是华尔街的金融大鳄;上一代分家给了间茅草房,而对下一代却要求开豪车住大别墅,说白了:痴心妄想症犯了。

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广厦千间,夜眠八尺。可能人生到了尽头才醒悟,这一生能吃进去多少山珍海味,能睡多好的卧榻,能享用多少美酒,能阅尽多少繁花,对子女就更不该有更高的要求和指标。古话说得好: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五服。三代之内你还能睁着眼看到起起落落,三代之外恐怕是天眼也无法企及。

一个人,投胎到这个世界,虽然是个技术活,其实也是冥冥中注定。而能够结缘开明又无私的父母,一定是上辈子拯救了银河系。

最后用梁晓声在《人世间》里提出的教育观--“接受孩子本真”来结尾。若孩子资质平庸,父母应享受承欢膝下的天伦之乐;若孩子天赋禀异,则需支持其振翅高飞。

父母不内耗子女只会更优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