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12
今天继续阅读第四章第四部分“由对话创造出的学校文化”。
对话这个词,频繁的出现在佐藤学的这本小书中。在这个部分,佐藤学以长冈市南中学的改革,来展现对话是如何彻底变革学校的。
一、何为对话?
回到对话这个词,在阅读之前,我对对话的理解,还局限在“交谈”的意义上。在读博尔诺夫的《教育人类学》时,对话的意义,开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汉语中与“对话”意义相近的有“沟通、交流”,这些词语从字面上就凸显出谈话者的数量和趋向,“通”、“流”、“对”,都体现了对话的流动性和开放性,不仅要涉及到谈话者的双向,而且也意指两人的谈话,目的在于使彼此相互交换观点、理念,达到观点、信息共享与接收。我们常见的通俗对话,往往外在表现于语言上的交谈,在过程中呈现出言语的接受与回应。因此,在我们的课堂上,有英语口语的对话;在人际关系中,有与同事、领导的对话。这种种通俗意义的对话,都是可视,并明显外在于外的。我们可以清晰地捕捉到对话的现场,包括对话的对象和内容等等。
但是人类学意义的对话却含义更广阔,它既包含外在的人与人之间对话,也包含人与自然的对话、人与自身的内部对话,既可以是有声的,也可以是无声的。人与人的对话,不再赘述,人与自然的对话,则更为内在,而且很显然,它是无声的,但它可以包含在人对自然的处理与回应。例如,在绘画、舞蹈乃至音乐等不同形态的艺术中,我们都会听到诸如“这反映了作(创作者)与自然的对话”的评论,在这里,通过对自然的观察、捕捉、体会,创作者通过艺术作品,与自然形成回应,并给观众、听从呈现了这种对话的艺术魅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类学的对话更加广阔,也更加深入人的心灵,精神世界当中。
博尔诺夫进这一步认为,对话不仅仅是言语上的交换,更指的是谈话的双方,在搁置自己的既成观点下,无条件地倾听、理解他人立场而进行的交谈,这种对话,随时准备接纳对方的意见(虽然并不一定认同),而并不是做一切准备驳倒对方。要做到这一点非常困难,因为正如富兰克林在自传中回顾自己的一生,也不得不承认自己时刻面临着被骄傲这个敌人入侵的危险。
二、佐藤学理解的对话
而佐藤学所认为的对话是怎样的呢?
在这个部分,佐藤学分析该中学所进行的改革,出发点就是对话,“即和学生的对话、和老师的对话、和家长的对话”。学校的改革千万般,为什么强调对话?
佐藤学分析,对话是人与人之间信任关系的基石,在学校中,这种依赖来源于老师与学生,老师与家长。该校在改革之前,饱受着旷课、暴力、厌学所种种不良现象的困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对话被封闭了——沉默的学生、沉默的老师、沉默的家长。因此,建立对话文化是尤其重要的。
而佐藤学更进一步指出,对话的关键在于倾听“建立对话的文化不是‘说话’的文化,对话的文化是‘倾听’的文化。在‘倾听’的文化还不成熟的地方,再怎么强调对话的重要性,大多数人依然会保持沉默。“
不仅仅是建立关系是如此,学习本质上也是一种对话。佐藤学分析道,”对话(相互倾听)是学习的核心问题。所谓学习,就是与教育内容的题材(主题)的对话,是与教室中的老师、与组成各种各样的形象或意义的同伴的对话,是与自己自身的对话“。佐藤学极力反对的是那种将学习孤立成个体脑细胞而脱离群体的学习,而敏锐地意识道,如果学生没有与学习对象产生关联,没有与学习伙伴建立联系,没有与内在的自我产生共鸣联系,那么知识就会誉为信息的堆积,而无法培育出良好的品质和学习力。
回想在新网师的学习,也始终强调着对话。在这个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平台上,是什么能够让数千名老师聚焦于此,共同成长?其中就包含着啃读这一重要手段。啃读必然经历着三个阶段:最初浪漫阶段的阅读,是试图与作者的文字字面或者逻辑建立对话,表现为阅读批注,打卡写作;授课的精确阶段,是热烈地与导师、学友们共同讨论碰撞;而课下的综合阶段,是啃读的经典、观点、理念融入到自身课堂实践、教育耕作的过程,是与教师自我生命的对话。这三重对话,引发了深度学习的不断推进。新网师的学员们,正是在这样的一次次穿越,抵达了一步步的成长和蜕变。
可见,佐藤学所倡导的对话,是学习真正的核心所在!对于个人学习如此,对于老师成长如此,对于学校变革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