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微寒的春风,带着期盼的心情,期盼已久的“越读越美”读书采风活动开始了。清晨,一群女作家们早早的来到作协办公室门口聚集,奔赴大青山文学儿童创作基地采风。
第一站是打卡大青山文化墙,这里是当涂文化之乡的一道名片,只见青山白云之间耸立着一座巨大的石墙,白墙黛瓦,十分巍峨,恍若仙人从天上抖落的宣纸长卷。墙上雕刻着青山流云、梅花图案,还雕刻了李白晚年生病托付诗稿故事。据说李阳冰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也是当涂县令。李白在病重之际,将自己的诗稿托付给李阳冰,希望他能将这些作品整理并流传后世。李阳冰不负所托,将李白的诗作编纂成《草堂集》,并为之作序,使得李白的诗歌得以保存和传播。目光拂过"李白托稿"的浮雕,我们肃立条幅前,看"诗传千古"的朱砂印像一滴鲜血,更像一朵梅花,仿佛是诗仙一生呕心沥血,驮着半部盛唐隐入苍茫之中。
李阳冰在《草堂集序》中写道:“临当挂冠,公又疾亟,草稿万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简,俾予为序。”表达了他对诗歌传世的殷切期望。李白病逝后,葬于当涂龙山。后来,他的墓迁至青山脚下,与谢朓为邻,象征着他与谢朓在诗歌上的精神契合。我们在文化墙前拉上条幅,拍照留念,希望能沾着一些诗仙李白的才华和仙气。
第二站是参观两个儿童文学创作基地。第一处是陶的詹村别墅,一个坐落在青山流水之间的院落。远远望去,青翠的山脚下坐落着一群白墙红瓦的房屋,鳞次栉比,让人想起“烟柳画桥,峰峦翠幕,参差十万人家”的繁华。走进院子,狐乡工作室的金匾映着正午艳阳,那只持烟斗的狐狸铜雕眉眼狡黠,恍若蒲松龄笔下的精灵。阳光暖暖的,照着门前的一垄垄绿油油的蔬菜,像个规整的棋盘。门前有一条小河缓缓东流,清波荡漾,几块石头台阶没进水里,清幽又有禅意。院里的柿子树已落光了叶子,树下放着几个圆圆的石凳,闲适而又古朴。若在盛夏时节,坐在这样的石凳上喝茶读书,一定十分清凉。
客厅里放着一张大长条桌,桌上放着鲜花杯碟。这里大概是作家们经常进行文艺座谈的地方,我们围着圆桌团团坐下,开始我们的读书分享活动。端做开场,叙述了自己如何与文学结缘的感人故事。陶讲述了王菲的《世界赠予我的》歌词的美妙意境,而我则向大家讲了悉达多的故事。也有文友当场就将此情此景赋诗一首,我不由心中暗自钦佩。参观另一处儿童文学创作基地的时候,看到墙上作家们出的书,他们在文学道路上取得的丰硕成果,对她们格外钦佩,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够成为其中一员。
第三站是去桃花坞聚餐,桃花坞是大青山景区内规模最大的民宿,民宿建筑风格玲珑,又有诗意,大家一边聚餐一边欣赏文艺表演,曹姐姐吹起悠扬动听的葫芦丝,任主席一曲雄浑洪亮的电吹管将气氛推向高潮,其他人也跟着一唱一和,激越的歌声飘过窗外的桃林。推窗见十里桃林暗香浮动,那些紧裹红萼的骨朵,恰似万千欲语还休的少女。不知谁起了《将进酒》的调子,满座击箸相和,惊起宿鸟扑棱棱掠过檐角,将诗句抖落在渐浓的黄昏日落里。
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午后的归途上,车窗外艳阳高照,微风拂过面颊,带着温热的气息,小村庄在视线中渐行渐远,而悠扬的歌声,醇香的美酒,朋友们的欢声笑语,这一日的诗情更是在心头留下了永恒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