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妹妹和我聊天,说担心自己嫁不出去,不知道以后的路该怎么走,好迷茫。我一口老血差点喷到屏幕上,93年的小屁孩急什么啊。她又接着问:“姐姐,你跟我说实话,你就真的不急吗?”
好吧,我说实话,急过。
两年前,我在一个遥远的国家独自工作了半年,回国后迫不及待地把一众好姐妹约到一起吃喝玩乐,本以为终于摆脱了孤身一人的寂寞,从此又可以一起欢乐一起浪了。然而,就在聚会当天我得知,叫嚣要单一辈子的笑笑找到男朋友,要去对方的城市了;单身三年的小柏,要回老家相亲了,半年前失恋的咚咚,竟然要闪婚了。
眼看着周围的人都有了家,只有自己对着孤影度日,当时公司状况又极度不景气,一想到未来,就充满了恐慌,而这所有的烦恼,都可以被家人和朋友用一句话概括:你该找个人嫁了。
他们动用各种关系,给我安排了很多场相亲,我也积极地参与,甚至还主动参加相亲活动。不是没有合适的人,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吃过几次饭之后,对方诚恳地表达了想正式交往的想法,甚至何时见家长,何时结婚都做了详尽的规划,可是我却突然退缩了,推三阻四几个回合下来,对方也终于失去耐心,生气地说:“你到底想怎样啊,自己来相亲又扭扭捏捏,有病么!”
我无言以对,只能落荒而逃,哭着去见咚咚,谁知她哭得比我更凶。我说我好迷茫,好孤独,她说你以为结婚了就不迷茫,不孤独了吗?
咚咚原来有一个相处了5年的男友,双方家长都见过,相处也很融洽,婚事刚刚提上日程,咚咚就发现男友劈腿了,而且那个女人竟然还是已婚状态。咚咚受到打击,一度消沉颓废,后来偶然认识了现在的老公,人品条件都挺好,相处几个月,就匆匆结婚了。
本以为从此现世安稳,岁月静好了,却发现婚姻里的孤独更让人绝望。她下班匆匆赶回家,想和他过二人世界,他却换了衣服直奔球场;她做了一桌他爱吃的菜,抹上口红等他回家,他却打来电话说今晚要应酬;她把这个小家当成生命的港湾,心心念念,他却好像只当这里是旅馆,睡个觉就潇潇洒洒走出去。
一个急于结婚的女人,和一个后悔闪婚的女人,抱在一起痛哭之后才发现,原来婚姻也没那么厉害,根本救不了我们。
中国人喜欢把女人结婚,说成是找到了归宿,仿佛一嫁人,生活就有了依靠,人生目标就得以实现。特别是30岁之后,人生路上的一切不顺遂,都容易被他人或自己,归结为没结婚造成的,哪怕是事业有成,生活无忧,也会有人用同情地眼光看着你说:“可是你还没结婚。”
当你经不住内心的恐慌和外界的催促,匆匆踏入一段婚姻,等待着你的也许是深深的失望,婚姻本就不是什么避难所,它产生的问题远比它能解决的问题多。一个人都过不好,两个人又能如何精彩。结婚前没有解决的历史残留问题,终究还是要靠自己去面对,张学友在《情书》里唱过:“等待着别人给幸福的人,往往都过得不怎么幸福。”
咚咚没有离婚,她意识到本就不是感情有问题,只是她把婚姻看得太重,期待太多。她开始学着像他老公那样走出去,去学英语, 去健身,去见朋友,去旅游,她不再把婚姻当成生活的全部,婚姻却越来越有幸福的味道。而我也离开了原来生活的地方,换了一份有挑战性的工作,读书写字,运动练琴,结识了一群爱好相同的朋友,虽然还是时常觉得孤独,但已慢慢学会和孤独相处,和自己对话。
再回头看当时的自己,觉得相亲对象说得没错,我就是有病,对自己的状况不满意,却不想着从自身改变,而是把婚姻当成避难所,急于寻找一个拯救自己的圣人,得的就是空虚焦虑,又不思自救的病。
正如刘瑜在《兔子跑什么跑》里所说:“一个人是多么容易把对自己的鄙视误解为对爱情的需要。爱情的伟大之处在于它可以遮蔽一个人存在的虚空,爱情的渺小之处在于它只能遮蔽这个虚空而已。对于解决自我的渺小感,爱情只是伪币。”
而存在于我们心里的这份虚空,终归只能由自己来填满。
有句话说得好,能一个人精彩,才能和全世界相爱。琪姐是我在一个线下活动上认识的,虽已年近40,看起来却很年轻,有着二十岁小女孩的俏皮。她是在35岁的时候,才觅得良人,对方经常出差,一个月有半个月都不在家。
很多人都说,这样的老公要来有什么用,她却把婚姻经营地和谐美满。他回来了,她就安排全家出游,偶尔把孩子交给父母,享受二人世界。他不在的时候,她就和孩子一起上绘画课,参加亲子活动。而且一个月至少有一天,是完全属于她自己的,打扮漂亮跟闺蜜约会,或者干脆窝在图书馆里,看一整天书。
这得益于她在结婚前的那些年里,就已学会自处。利用年休假,玩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养成了每周运动的习惯,培养了几个可以自得其乐的爱好。她说过:“一辈子那么长,谁知道别人能陪我们玩多久,还是先学会跟自己玩。”
生活的本质是相同的,单身也好,结婚也好,过得幸福的,都是能跟自己玩的人。当你学会和自己相处,你会发现人生真的有趣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