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理无定时,无穷尽。吾与子言,不可以有所得而遂谓止此也,再言之十年,二十年,五十年,未有之也”,义理学问无穷尽,要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静时亦觉意思好,才遇事便不同”,先生的解释是“是徒知静养,而不用克己功夫也。如此,临事便要倾倒。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静时到不做具体的事情时,理论讲的头头是道,但做起事来就无从下手。因为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克制不了惰性等欲念,不去具体的实践,因为实践出真知,在实践中锻炼了意志,控制了私欲、情绪,掌握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如此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圣学只一个功夫,知行不可分作两事”。知是行的起点,为行的指导,行是知的实践。知而不行,只是未知,脱离知的行只是盲目的行。所以知行合一。
“看书不能明,如何”,先生说须于心体上用功,凡明不得,行不去,须反在自心上体当,即可通。读书时去除不了杂念,就不会静下心来,就不会用心去读,于是不得其意。
先生教初学者静坐息思虑,这一招我自己实践了,还教给了我的学生。不仅初学者可用,平时杂念难控时,可用静坐息思虑的方法让自己心平气和。平的多练静坐可以平心静气,让自己的心态更加平和。
“喜、怒、哀、乐本体自是中和仃,才自家着些意思,便过不及,便是私”,人会出现喜怒哀乐的情绪,并不是外界产生的,是本体存在的,本体自然就是中正平和的,因为本身的意念而致相应的情诸过度或不足,是自体产生的,所以说生别人的气是不对的。其时我们也知道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但很少人能做到知行合一心态平和不生气。所以努力学阳明做到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