艽野尘梦,芸芸人世

《艽野尘梦》读后随笔

初阅此书,心必须静下来,慢慢细致地品味。这是一本奇文,从另外一个角度带读者走进了风云变幻的时代。如果没有一点历史文化的沉淀和语言文学的功底,全书读起来会有些晦涩。我没有去过西藏,对那个历史更替的年代下的西藏更不甚了解。但从中体会到了中华语言文字的魅力,寥寥数语就囊括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境,我也深知自己的语言文化功底尤为薄弱,这一点上倍感惭愧。所幸一边翻阅一边耳听白话文版,湘西王的故事才铺展开来。

解释一下“艽野尘梦”这个词,不如先说说“艽”这个字的读音,它有两个读音,jiao(同娇字读音)和qiu(同求读音字)。为这怎么读大家以度争论不休,后来翻看了资料后,才确定了读音。“艽野”出自《小雅》,释为“远荒之地”,正指西藏。而”艽(jiao)“正有远荒之意,因此这才确认了读法。至于“尘梦”的意境,则像是在说“前尘往事皆如眼前过”,惜往伤逝之叹。作者是人称湘西王的陈渠珍,此书的背景记录了1909-1912年间的清末民初藏地之事。

故事是从100多年前的清末民初说起,文中的“我”正是陈渠珍,后人将其与民国总理熊希龄,著名文豪沈从文尊称为“凤凰三杰,而沈从文早年是他的随军书童。1909年,作为清朝的一名武官,他奉命入藏抗英平乱,屡建功勋。在当地又宣传满汉一家亲的民族团结观念,深得民心,所以很快就平定叛乱。也是在这个阶段,湘西王遇到了追随他一生的爱人-藏女西原,上演了一段西藏绝恋。

陈渠珍受邀去参加宴会,主人提出让客人们欣赏藏地特色的女子马术表演,于是女主角西原登场了。文中说她“年约十五六,貌虽中姿,而矫健敏捷,连拔五杆”。陈渠珍赞不绝口,宴会主人成人之美。我不知道西原对男主角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当伯父说把她嫁给一位汉人长官时,她很爽快的便答应了,不计较当时已有妻儿的湘西王。她是洒脱的,辽阔的草原,让藏族女子心胸宽广,这样的性格可以让她坦然面对自己的人生,毅然坚定。西原有着比现代女子都更为勇敢的心,她的豁达值得每一位女性学习。但同时也是令人担忧的,作为草原上的女子怎得也会听从父母之命,不同民族文化浸染下的两个人他们的命运又将如何。

而后的故事中,这位西藏女孩一路随同她的夫君修罗战场,跨过一道道鬼门关。在这考验人性的,人间炼狱般的跋涉中,陈渠珍和西原相依为命,互相扶持,艰难前行。在过雪沟的时候,他的部队就有人因为雪肿掉队失踪。由于长期没有食物来源,士兵们已经饿红了眼,早已丧失了人性。在一个士兵死了之后,众人纷纷啖食其血肉。人性,伦理,规则,在这一刻是多余的甚至是枷锁。活着,比什么都重要。而陈渠珍同样也是,和一队喇嘛一起行动的过程中,起初并不同意属下抢劫喇嘛们的钱财,伤害他们的性命。但面对下属的突然袭击,他又是默许的。冷不过人性,凉不过人心。这世间不乏人性温暖,但我们不能因为对方的善良就忘记了人性的弱点。善良和邪恶只在一念之间,它们是相对的。黄渤曾经说过:“以前总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小心机。结不出帐,没人搭理。现在成名了,身边全是好人,每一张都洋溢着笑脸。”弱的时候,坏人真多。当你强大时,整个世界都会对你和颜悦色;而当你最弱的时候,欺负你的人最多,也最容易受委屈。在工作生活中,当自己觉得受了委屈就一定是我还没有强大到能抵抗外界给的负面情绪。只有强大了自己,修炼了内心,才能肆无忌惮地享受人性的光辉。

爱情并不是这本书的主旋律,让我更多看多的是绝地的人性,很难说西原的结局到底值不值得,我也不知道在当时那个充满兽性的环境里,西原的内心活动是怎样的,但从中我们能看到的是社会的残酷教会了女性更需强大独立。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无论身处哪一个时代,每一位女性都应有远赴艽野的决心。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