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思考,活到老学到老
爱生活,有理想的产品的经理,就像加满了油,找准了方向的汽车,充满了希望。
可是,我们在行驶的过程中往往不得要领。产品经理是一个对思维能力,学习能力要求很高的角色,每个人都需要补课。
经历了十几年的中式教育,在读书的最后几年,甚至工作后,我才渐渐意识到这种教育有很大的局限性。
在这里,我不去详述西方教育与中国式教育的区别,但他们有不同,就说明了互相有值得借鉴的地方,我们不妨尽量找机会扩展一下思路。
了解一下教育的本质,以便激发自己思考与学习的能力。
“教”是为了“不教”,是为了激发其自我反思,自我管理的能力,当开启一个人的心智之后,他就可以自我发展,
成为一个独立的人,我们所经历的教育似乎缺少了“引出”,而过多的赋予“雕琢”的感觉。
特别是学校教育,为了特定的目的,总想把一个人从石头雕刻成一件有用的工具。
出发点的不同,使得我们经历的学校教育缺少了很多关键的内容,下面谈谈我的体会。
学校里没教的东西个人认为,学校教育,扩大至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一切教育,都不应该把人教成工具,而是使之成人。
那么,我们教育的欠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而这几个方面,对于产品经理来说都是致命的。
第一,教知识不教思维学校教育很少告诉你学习某门课程的好处及原因,它在历史上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而产生的,
来龙去脉是怎样,而是一上来就教你一些莫名其妙的技能和方法。
如果把人脑比喻成电脑,那么应该就像CPU,而不是硬盘,只教知识不教思维,会让我们只知道“怎么做”,能很好的执行,
完成任务,但不会去想“应该做什么”,“为什么要做”等问题。
这种教育好比练武功只教招式,却不练内功。
熟悉武侠小说的同学都知道,这样的人一定难成高手,最多是个江湖卖艺的。
《天龙八部》里的鸠摩智,靠一个小无相功催动少林七十二绝技,杀遍群僧,在讲求实际效果的工作中,这样很实用,
当然我没让你学鸠摩智的人品。。。
思维方法是内功,内功好了,再辅以某学科的知识“招式”,自然威力无穷。
作为产品经理,在工作中常见的任务就是在海量的信息中,通过结构化的思维发现问题所在,一开始往往是连要做什么都不知道,
更加不知道应该用什么方法和工具了。
第二,教解题不教选题由于我们被教的不怎么会思考,所以习惯于被选择,比如我们从小就认定小学要好好读书,才能上重点中学,
中学要好好读书,才能上重点大学,试问有谁想过背后的目的为什么?
把原本应该由我们自己思考并作出选择的问题,直接拿出作为一种事实灌输给我们,然后,我们只要知道该怎么做就行了。
解题式的教育,会告诉你现有的条件和目标,所以你要做的就是应用学会的各种工具和方法,直接寻找解决方法。
整个过程少了执行前的选择过程,被安排好一年又一年的课程表,作业,考试。。。
你会考虑整个礼拜放弃哪门课的作业吗?
你有规划过这学期的考试,哪门考90分,哪门考60分吗?
这些才是产品经理常做的事,工作中要做的事往往是这样,追求“性价比”而不是“完美”!
产品经理要解决的问题并不是已经摆在面前,而是需要你去选择的,学会发现问题之后,必然又会发现问题多到你无法全面解决,
这就是决策与判断,意味着放弃。
需要采集,需求分析,需求筛选工作,做的就是这样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