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始之前,当然首先要确认这一切都不过是我们所以为的而已。
你的身体、性格、思想里,一半是猫,一半是狗。
猫冷漠、孤傲、不与人亲近;狗渴求与人的亲密。你既想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又害怕它,为此你设立一道障碍,你常常觉得他/她跨越了那道障碍,这时你变成了猫,但同时你又渴望他人是狗。有时候你的外表是狗,内心是猫;但有时候相反。初识时你似乎拒人于千里之外,但你其实并没有设置那么多的障碍,篱笆是开着的,你的内心像狗一样迎接外面的世界;但有时候相反。
你不希望安分守己;你又在安分守己。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你都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又或者,你是刻意逃避,因为面对它你就得抉择。而抉择意味着未知,未知带来恐惧。你看起来活得像狗一样无忧无虑,笑起来好像萨摩耶那样没心没肺;便将猫的那部分——你所以为的或者外人所以为的都只是以为的罢了——阴暗隐藏了起来。只因你渴望得到认同:这个人是亲切的而非目中无人的。你害怕你的冷漠让人看透,你找能说服自己的借口。但这些让你看起来像狗的借口,是由你的那一半猫所编织的。你身体里猫的部分让你成了狗。但你越刻意隐藏的,往往越是顽疾。当这部分顽疾被他人诊断出来之时,你也就越觉得痛,越难以接受。
你想过改变,想过一遍又一遍,你想,你冲动地决定去做,但睡一觉起来你再想一想,你后怕,你不做。然后你又开始想,你又冲动地决定去做……人生就像埃舍尔的版画,你好像经过不同的路,却都回到同样的起点。那是你性格中最难磨灭的部分作祟。
现在,你在写下这些文字,你在阅读这些文字。狗还是狗,猫也还在那儿。你这时是狗,那时是猫。你就养一只猫,再养一只狗,看看自己,再看看自己。
一只是猫,一只是狗,你就看看自己。你别看手机,你看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