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的老师可能真的怕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当一首首稚嫩的似童歌般的诗歌拿到眼前时,得到的只是敷衍般的赞颂,对的,就是敷衍般的。
然后语文就一蹶不振了。
我与写作的结缘在五年级,具体怎样在前面某一篇有提到,这里就不再多讲。
六年级我是以语文出名的,写作水平怎样却也鲜少提及,七年级也是如此。但我还是一如既往地固执地认为自己的写作极好的,转折发生在八年级,人生转折也是在八年级。
那一年,老师让描写一篇关于小动物的文章算作哪次考试的作文,我走了与其他人完全不同风格的写了一篇悲情的我与一流浪猫分离的故事,就那次,我作文得了47分(满分50),全班最高分。
就那一次,我觉得我很厉害很自豪,在作文上总算捡回了自己的几分面子。可不曾想,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却让我觉得,好像,自己作文水平怎样真的是……没人关注的呢。
那是一个周五,要放学回家的日子,班主任照常进班里来讲回家需注意的事项。讲完后,他把我周边几个平日里成绩很好的女生喊了出去,说是有事要讲。本来我也没多注意,可奈何老师在外面班级着实安静的很,于是便轻而易举的听取了他们讲话的内容——是一次征文比赛。
明明知道……知道……我才是爱写作文的那个人啊……
我捏紧双拳继续听了下去。
那几个女生耍赖皮般的讲到:可是我们真的不会写啊。老师笑着说:就权当是给你们一个机会,随便写写,说不定就获奖了呢?
后面说着说着他们开起了玩笑,就这样轻松的敲定了名额,其他人完全没有机会知晓——或许知晓了也会习以为常般继续干着手中的事,不会施舍过多的关注。
我有几分沮丧。
心里的那份不甘心叫嚷着让我起身去为自己争一争这征文的名额,可内心的怯懦却让我停住了脚步——本就是内定好的人,我又该拿什么去争呢?就凭这还未入门的写作水平,还是去争老师的宠爱度呢?我犹豫了,然后,就放过了。
也是这一年,一直照料我的奶奶病重,是那种俗语为老年痴呆的病症,记忆一点点消减的那种。于是我明白父母不在家的日子里我要担起重担了,不仅要学习,还要好好照顾奶奶。
然后,就到了初三吧。
我的语文还是起不来,然后因为家里带来的烦扰使我的物理学不会,数学拉下去,然后,我便开始给自己编织幻境了。
我日复一日的沉迷小说,日复一日的迷恋写作,当然,写小说。然后我也学会了晦涩学会了隐晦,学会了不抛出一切,这在我的散文或者记叙文中表现得是十分清楚的。所以,得到的便是被父母塞了红包的班主任的更加严厉的管理与教导——天天教我要文以载道,要弘扬正能量。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初三结束——我是说,我从来没有改过。
高中我有幸在文理分科后遇见了一位此生的良友,教英语的,从此结束了我文理分科前那段处处以理为尊荒唐无度的生活,自此开始好好学习。
由于一月回家一次,又由于下定决心好好学习,所以我对语文对写作关注的更少了,书也看的更少了,语文成为我所有科目中最不确定的一门学科——好时可正数第一,差时可倒数前十,于是,语文与我,我与语文的联系就更少了。因着我没什么时间去记述生活,所以写作也少了,笔技也自然会生疏,相当于停滞了三年,也可以说,是倒退了三年。毕竟,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后来,高三毕业,我阴差阳错的居然报考的是汉语言专业——其实也是有一定考据的,我文科出生,擅长英语,但英语未来市场已经满的差不多了,不如汉语言吃香。然后就一直糊里糊涂到现在。
大一期间,我浑浑噩噩只写了不到二十篇的文章,竟还想着在写作上闯出一番佳绩,好像……痴心妄想吧。
确实是这样。
目前大一已经结束,我却依旧什么都没得到。
近期在思考专业分流后新见着的班主任老师留下的未来规划题目。
我是想考研的。
可是看着汉语言的那几个报考方向,我又开始犹豫了。
汉语言,或者说,语文,我是真的擅长的么?选择它,我此生真的无悔的么?
我是单单,只为了写作而学习的汉语言啊……
那就先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