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发来一张下午茶的照片,一张照片是绿茶,一张则是类似日本茶道的一些茶器,文案则是与苏东坡的下午茶。(喵对茶道说实话没有什么研究,生活中与日本的抹茶道擦肩而过,而日本茶道源自于大唐,所以看得眼熟。)
小店非常用心,茶器搭配不仅仅符合了视觉审美的调性,从历史背景里也搭配的相得益彰。苏东坡所处的年代,正好是我最喜欢的那个时代,也就是北宋时代的审美,在喵的心目中一直是一个它是第二每人敢称第一的巅峰状态。宋徽宗的青瓷汝窑,和前段时间梦华录里的赵盼儿关于白瓷“定窑”的桥段,让我突然一时兴起,把书柜里关于茶酒的书籍都拿出来翻出来擦灰...
《梦华录》里“半遮面”新开张时,有提到过九色名瓷,“一作秘色,一作粉青,一作梅子青,一作红窑变,一作黑色,一作白色,一作米黄冰裂,一作天青,一作兔毫”。九种绝色,一一道来。
“秘色”一词出自晚唐诗人陆龟蒙诗《秘色越器》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诗中提到的越窑贡品,就是传说中的秘色瓷。秘色的“秘”意思是“机密”“保密”,“色”意思是“釉料配方。”所以秘色瓷就是釉料配方保密的瓷器,是古代越州名窑进贡朝廷的一种秘制瓷器。简称“秘瓷”。其实,大文豪沈从文的文字里提到,“宋人说起它时,已不甚明白”。 无从考究, 暂且想象成和“蜂蜜”或者“蜜蜡”的颜色。 梅子青和粉青,是青釉的釉色之一,也都是龙泉窑的品种,源自南宋。梅子青釉质莹亮,苍翠欲滴。 粉青顾名思义青中带粉,淡雅柔和。
窑变红也是大喵的心头好。钧瓷“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钧窑同属于“青瓷系”,但不同于其他青瓷,钧瓷的釉是乳浊釉,即不透明釉,而其他青瓷则多为透明或半透明釉,所以有如冰似玉的效果。窑变釉色有,以紫红釉为代表的宋代钧官窑。
关于黑色盏,据说:“茶色白,宜黑盏”,黑色的盏有利于观察白色的茶沫。印象里没有特别出彩的瓷器。白色是定窑的主要生产颜色。白如凝脂,苏若积雪,瓷质细腻,色泽淡雅。和骨瓷千篇一律的白相比,定窑的白,有一种剔透拙朴的气质,用一句流行语“五彩斑斓的黑”来形容的话,那就是流光溢彩的白。 这不禁又让我想起法国红酒,每一款酒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而新世界的酒,有时候就像韩国美容院里出来的人造美人,是可口,但总觉得少了点啥。
而米黄是宋五大名窑中哥窑的主要釉色之一。冰裂,是哥窑瓷器身上的冰裂纹理。哥窑铁足,釉面莹润多断纹,风格近似南宋官窑。哥窑以纹片著称,其中多为黑黄相交,俗称“金色铁线”。 宋徽宗喜欢青色,传说,徽宗做了一个梦,梦见大雨过后,出现了一抹神秘的天青色,他当即写下:“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并且命宫中匠人烧制这种颜色的瓷器,这就是被称为青瓷之魁的汝窑。汝窑青瓷胎骨轻薄,胎色为香灰色,俗称“香灰胎”。裹足支烧是汝窑青瓷的典型特征,碗、盘、类器物满釉,外底留有三或五枚芝麻粒状的支钉痕,就是“芝麻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窑一片”,汝窑也被称为世界上最贵的瓷器。兔毫,是宋代福建建阳窑烧制的黑釉茶盏中的曜变类名贵品种,以其如丝似毫的窑变色彩流纹命名的。日本人至今独把宋代建盏奉为“神器”,这与建盏“源自天然”的特殊,不无关系。
青瓷有天青梅子青和粉青,龙泉窑的粉青和梅子青,汝窑为天青。其他的有,官窑的秘色瓷,定窑的白瓷,哥窑要的冰裂纹,钧窑的窑变红。凑齐宋代五大名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