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财政局大门,下十几级台阶就是马路牙子,左手边便是十六路公交车站。一位老大妈背对着我低头大声地说着话,我有些惊讶,这是跟谁说话啊,手上没见手机,耳朵上亦无耳塞,怀疑其精神有问题,话语中像是房东讨房租,语言逻辑上是正常的。好奇间,见老人从手上一个布袋子里费力地抽着物件,物件有些大,袋子口显得很紧,物件一寸一寸地被抽出,竟是一部家用电话机,老人熟练地按着号码,从电话里传来“喂”的声音让我顿时“OUT”了。看来这位电话老人过得算是充实的。
十六路公交跑的路程长,承载的人多,摩肩擦踵司空见惯,前胸贴后背亦是常事。在中途站传来司机的呵斥声:从后面下。一位矮小的老妇人佝偻着背从人丛中钻出,颤颤巍巍地从中门下去,像是一匹狗似的被人赶下车。随后听到司机的解释:一是前门有很多人上车怕把老人挤倒出事故,二是这位老人常从这辆车下去过马路又上另外一辆车,来回地乘车。我以为前因是托词后者是主因。
司机还没能如我一般地理解老人,老人生活无聊啊。常坐公交的人知道,老人挤占了一部分公交资源,让司机和上班族感到厌烦。正是上班的时候,老人要赶到城市各个超市抢购特价食材;成群结队的老人要去骗子的养生堂领取免费礼物;还有些生活优越的老人要赶到老年活动中心唱歌跳舞抚琴。
老人们这是在打发无聊,人都会老的,暂时在路上的年轻人不能换位思考理解老人的寂寞无聊的苦闷。在与父母亲聊天时,他们身上的病痛并没能触动我多少,暴风雨总归是要来的,一切听天由命的事,而我更关心的是他们如何打发无聊的时光,母亲比较简单,学会了微信也能打发点无聊。父亲聪明,心灵手巧,遗憾的是眼睛是他的劫数,靠耳朵如何打发无数的白日。
其实能见光明的我们也有很多无聊的时间需要打发,好比饮食,有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有人粗茶淡饭,狼吞虎咽。在物质方面我是后者,在精神方面我则是前者,商务印书馆的馆长在《开讲》节目里说:有限的时光里,不赞同看畅销书,书还是要看经典,被时间淘洗过的精品。
我很认同,如今全民讲教育,家长倾其所有培养孩子。结果呢?周边依然充斥着烂片,低智商的综艺,那些拼金钱培养的孩子都到哪去了?提供给我们的精品在哪呢?
《风筝》电视剧我是勉强看完了,朋友推荐的一部《红色》电视剧倒是精品。前些时间看过的印度电影《雄狮》很好,却是国外人拍的。
真的期盼有更多的精品打发无聊的时间。
20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