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朋友很不喜欢薛兆丰,我倒是喜欢这种过于真实引起不适的感觉。
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是阴阳两面的,我很喜欢一个经典辩题:性本善和性本恶。我觉得薛兆丰是从性本恶的角度阐释了人类的经济学行为。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一共10章,第一章从宏观层面通过一些真实事件讲了一些现象和行为,分了三大块。
第一块从经济学的视角看一些历史上的真实故事,选的故事都非常有趣易懂,每个故事里都隐含着辩题,充满争议。
战俘营里的交换故事让人看到了商人的真相。战俘营里一个人靠着1袋奶酪和10根香烟,在交换了一大圈后,最后这个人手里不仅1袋奶酪和10根香烟没少,还多出了一袋食物。从表面看,这一圈交换自愿公平,每个人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但看最终的事实,一定是有人吃亏了,因为这个人手里的这袋食物不是生产出来的,是靠交换溢价得来的。
由此细思极恐,整个社会的经济行为,很多人在自以为自愿公平的情况下被“剥削”了,富人掌握的财富很多是靠溢价从大众手里汇集来的。
另一个马粪争夺案,讲到看得见的结果和看不见的结果时,让我联想到我们的一项制度:在机动车撞到非机动车或行人的情况下,不管主要责任在谁,机动车都要承担赔偿责任。
曾经觉得这个规定特别不公平,行人或非机动车违反交通规则导致被机动车撞,机动车还得赔偿,这也太冤了吧。
从看得见和看不见的角度来看,如果行人和非机动车违反交通规则被撞,机动车司机无责,那机动车司机在遇到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人或非机动车时就不用减速,反正撞到了也不是机动车的责任。这样在我国人口众多且法律意识参差不齐的现状下,交通惨案将大幅上升。目前的法规相当于是用一部分公平来换取车祸减少的代价。
第二块和第三块其实讲了同一个事情,那就是在稀缺的大前提下,无法追求到绝对的公平。因为稀缺,人类就要选择,选择就会造成对未被选择的趋势,好听点的词叫:区别对待。
看这部分的时候我一直在想,难道公平是个伪命题?!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公平的存在?!
关于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书里用了铅笔的故事来说明,这个故事很有趣,千万个互不相识的人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协调合作才制造出铅笔,铅笔的诞生看起来像是人类才能创造的奇迹。
第一章最让我觉得说的没错,但让人很不舒服的点是:慈善。用薛兆丰的经济学解释慈善,真是让人生出一种寒意。这很像这次新冠肺炎疫情薛兆丰提出的鼓励人发国难财的观点。
不可否认,人性有恶的一面,就像之前有本书《丑陋的中国人》一样,但同时也有善的一面,而我们都要靠相信善的一面,心怀“希望”,才能作为人活下去。
让我带着善意继续往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