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311,8-18,离娄章句下18-1》
【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
孟子曰:"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称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
今天是丁酉年乙巳月己酉日,四月廿七,2017年5月22日星期一。
这一章分为上下两节学习。指出君子务有本之学。短短数语,层次分明,真美轮美奂。
徐子,名辟,是孟子的门生弟子。亟,是多次的意思。原泉,是有源之水。混混,是涌出的样子。科,是坎,是低洼蓄水的地方。放乎四海,放,是到的意思。
徐子问孟子老师一个问题:孔子多次赞叹说:“水啊,水啊!”,可见水在孔子心目中有着特殊的形态或者说品格,请问,孔子取水的什么内涵呢?
孟子说,水,由泉到水,经历两番漫长的经历和变化,最终到达大海,体现了“有源之水”的品性,这是孔子用于比喻君子务本之学的精神,强调指出象有源之水一样"渐进不息"是根本方法。
最初,水仅仅是有源之泉,刚流向山下的时候,混然涌出,白天是这样,晚上还是这样,没有止息,不停的涌出来。流着流着,遇到低洼的坎,它就慢慢的注满它,而后再渐进向前,没有壅滞。
无止息,无壅滞,都源于它不停的涌出来,不停的流动,遇到阻止它向前的坎沟,就注满它,再继续向前,这样渐进不已的精神,最终使他由一个有源之泉变化成为有源之水,沛然莫御,不仅小沟小坎无法阻止它,即使大山深谷也不能阻止它的浩荡,最终使他到达那大海的归宿。
有源之水有两个特点,一是蓄聚者深,二是发生者远。蓄聚者深,所以常出而不竭;发生者远,所以渐进而不穷。
同理,君子要务有本之学。水有本,可以渐进而到达大海,人有本,可以渐进而到达极致。
做人要做有本者。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与离娄》南怀瑾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