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山庄位于景德路黄鹂坊桥东,全园面积2180平方米,约3.27亩,假山约500平方米。
苏州有九座世界文化遗产的园林,1997年12月4日,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等四座苏州古典园林获批;2000年11月30日,又有五所获批,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
环秀山庄之所以能够跻身第一批获批的四所世界文化遗产的园林之列,主要是因为园内藏有一座被称为“湖石假山之冠”的太湖石假山。
环秀山庄的太湖石假山出自乾隆年间叠山名家戈裕良(1764-1830)之手,有“山形面面看,山景步步移”之妙。
俞樾称之为“天然画本”;
近代建筑学家刘敦桢认为“苏州湖石假山当推之为第一。”
陈从周先生对环秀山庄假山推崇备至,他说:“环秀山庄假山允称上选,叠石之法具备。造园者不见此山,正如学诗者未见李杜。”
童寯《江南园林志》:近人李印泉尝为苏州三绝,为文衡山手植藤、汪氏义庄假山、瑞云峰。
【 环秀山庄外有精美的海棠亭。据传此亭为康熙年间香山帮工匠徐振明所建,亭式如海棠,亭柱、装饰等俱以海棠为基本构图,东西两门在人出入时能自行开闭,后机件损坏,无人能修。】
历史沿革:
东晋时,司徒王珣(349-400)及其弟中书令王珉(351-388)在此建宅,后舍宅为寺。
东晋隆安年间(397-401),法云和尚建景德寺,又称虎丘廨院。具有相当规模,寺内有塔,直到南宋1229年的《平江图》上,还有景德寺。元末景德寺毁于兵火。
明永乐二年(1404),景德寺重建,姚广孝有记,但宗教气息渐被淡化,屋宇用作开设“学道书院”。
明嘉靖十一年(1532),南侧部分寺基改建为苏州东山人、大学士王鏊的祠堂,沿袭至今。
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有段时间做过督粮道署,后又为“巡抚行台”“中吴书院”等。
明万历年间,内阁首辅申时行(1535-1614)退隐苏州后,建宅园、家庵八处,分别以金、石、丝、竹、匏、土、革、木为名,此处为其中一处。
清初,申时行裔孙继揆加以扩建,取名“蘧园”。园中建“来青阁”,并养鹤做伴,每宴宾客,双鹤迎门,坐定行酒,双鹤展翅共舞,和鸣久之,以为主人长寿之征,闻名于苏城,魏禧为之作《蘧园双鹤记》。清康熙时,为阳山“富甲三吴”者朱鸣虞宅。入口小弄因之名阳山朱弄。适适园处则归巡抚慕天颜所有。
清乾隆年间(1736-1795)为刑部员外郎蒋楫所有,垒石为山,得泉名“飞雪”。
清乾隆末年,时任陕西巡抚的毕沅(1730-1797)将蒋楫宅园及慕家花园东部两处宅园一并购得,建“适园”。
后又为文渊阁大学士孙士毅(1720-1796)后代所得,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孙士毅之孙孙均(1777—1826)请叠石名家戈裕良在书厅前堆叠假山。嘉庆年间(1796-1820),孙均尚居于此。
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园归工部郎中汪藻、吏部主事汪堃(kūn ),建宗祠及耕荫义庄。冯桂芬有《耕荫义庄记》。东偏为园,额署颐园,构堂名“环秀山庄”。
民国七年(1918),汪氏族人昆曲曲家汪鼎丞约三五友人游园,在园中觞咏度曲,并请金松岑作文,次年金松岑作《颐园记》。
民国二十五年(1936),刘敦桢、梁思成来环秀山庄调查古建筑,曾有记述:自庄门经通道,至东北隅,有门西向,门内建方厅,下为小池一泓,横亘南北;池东假山峥嵘直上,纯用大劈法,其下折为幽谷,深窅婉转,势若天成;池北复构敞轩,一径蛇蟠,经小亭,导至山巅,深树参差,蓊郁四合,几忘置身尘市中。
明清时期的园主,大都是退隐的朝廷官吏,其中有两位是状元,一为明嘉靖朝1562年的状元申时行,另一为清乾隆朝1760年的状元毕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