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工作原因,很少参加孩子的家长开放日活动。本来今天上午公司也有事情,但昨晚睡觉前孩子听到妈妈跟他说爸爸去学校参加开放日活动的高兴样子,实在不忍心让他失望。终于参加了他成长过程中的极少的开放日活动。
首先是在教室后面旁听了一节英语课,老师采用了很多互动的形式,例如实物道具(cake,grape等)进行演练,小组配合,上台表演,知识抢答等多种方式,课堂气氛非常好,孩子们的参与度非常高,不再是传统的大家直直坐在座位上跟读的方式,可以明显感受到孩子们上课的兴趣和注意力都是很好的。
随后课间观看了孩子们的扇子舞,也是一种中国文化教育,幼小身板,认真的动作,在阳光下特别的可爱。
校长做了关于双减政策下,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讲座。其中提出家长要谨记三多:多学习,多沟通,多陪伴。要做孩子的“品质锻造者”,“成长的引路人”和“习惯养成师”,而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家长需要重点落实的,而良好的习惯不仅是在学校,更多的是家庭日常中的小事中培养的。
提高认识:引导孩子对养成某个习惯产生兴趣
明确规范:让孩子对养成某个好习惯的具体标准清清楚楚
榜样教育:树立孩子心中的榜样,通过榜样引导和教育孩子
持久训练:坚持不懈并反复的训练,让孩子由被动转为主动
及时评估:好的,不好的行为和习惯都需要及时的指出和引导
形成环境:不仅是学校,家庭也需要营造一个学习,向上的良好氛围
习惯的培养需要父母有威信,而威信来自三个方面:对孩子的了解,通过帮助孩子来建立,对孩子的责任心是建立威信的基础。
四种无效的教育方式需要避免(仅针对男孩子):
1.过度的警告而不采取实际的惩罚措施
2.只讲道理而不处理孩子的行为
3.只共情而不对孩子惩罚
4.对孩子进行人格攻击
最后各科老师对本学习的学习情况进行了介绍,其中语文老师讲到的《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故事打动了我。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我们有很多的焦虑,甚至在“双减”背景下更加严重了,而停下来,认真的陪伴,给他们更多的关注,才是身为父母的职责。有时回想,自己对待孩子的付出和用心,远不及工作,这是不是本末倒置。也许需要做一些改变。
附《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得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每次总是挪那么一点点。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
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仿佛说: “人家已经尽了全力!”
我拉它,我扯它,我甚至想踢它,
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
喘着气,往前爬……
真奇怪,
为什么上帝要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啊!为什么?” 天上一片安静。
“ 唉!也许上帝去抓蜗牛了!”
好吧!松手吧!
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
任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
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有个花园。
我感到微风吹来, 原来夜里的风这么温柔。
慢着!我听到鸟声,我听到虫鸣,
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咦?
以前怎么没有这些体会?我忽然想起来,
莫非是我弄错了!原来上帝是叫蜗牛牵我去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