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自觉?什么又是自知?自觉者,明白觉性 ;自知者,认知觉性。不但要理上明白觉性是啥,生命也要证到这种觉性。
那理的明白与事的觉受,必须是了了分明的,就好像亲眼看到一样, 一切都清清楚楚,不愚昧,不昏沉,不散乱,明明朗朗于当下。
这时,因为你不再执著于外物,也不再执著自己的念头,所以看起来什么都不在乎——不在乎自己能赚多少钱,不在乎别人会不会觉得自己很失败,不在乎自己做的事情能不能成功,不在乎自己的付出能不能得到相应的回报。
你虽然看起来没有刻意做过啥事情,但似乎确实完成了许多事情。虽然你不执著于回报,但在不执著中却又俱足了所有的功德。表面看来,你无事于心, 无心于事,任运自在,却是在以出世心做入世之事。出世的心是无为,入世的事是无不为。
故老子说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意思是,吸纳知识要用加法,越学越多 ;修道要用减法,今天减去些贪婪,明天减去些仇恨,后天减去些愚昧。越减越少,损之又损,最后达到无为,什么都不执著,也没有一丝的刻意而为之。这时,便能无为而无不为。当你觉得自己越来越清净的时候,就说明道在进步。
做任何事情时,都不要执著它,但还是要做,而且要用心去做。这用心去做,便是空寂中的一点灵炯。灵,灵敏 ;炯,光明。警觉而光明。你的空寂,并不是昏昏沉沉,也不是散漫,必须要有灵炯。有些人寂也寂,就是没有觉性,没有警觉,就成懒散了。
如果没有了欲望,不在乎结果,那么是不是就不再有追求, 也不再努力用心做事了?不是的。无论在不在乎结果,你能做到的,都仅仅是尽力把事情做好。做好了事情,才可能出现好的结果;做不好事情,你多么在乎结果也是白搭。
所以说,一个人能否成功,能否变得优秀,不在于他是否像饿死鬼渴望食物那样渴望它, 而在于他能否尽己所能地将事情做好。
当然,明白人和不明白的人,即使表面看来在做同一件事情, 效果也必然是大有差别的。前者做事安住于湛然空寂,看起来自在逍遥,但内心仍然不离灵炯的觉性,安住于智慧的光明,不离空性 ;后者如果要模仿前者的逍遥,则容易流于松懈和懒散。
比如,有些老人懒洋洋地坐在冬日的墙角下晒太阳,他们也无牵无挂,但他们仅仅是在虚度光阴,那不叫智者。当然,他们要是觉悟了,哪怕卧在垃圾堆里,也仍然是圣者。
每日如学
雪漠新作
作者介绍
雪漠,原名陈开红,甘肃凉州人。国家一级作家,甘肃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文化学者。曾获“甘肃省优秀专家”“甘肃省领军人才”“甘肃省德艺双馨文艺家”“甘肃省拔尖创新人才”、中国文化部中国文化品牌协会“2015年度中国文化十大品牌人物”等称号。著有长篇小说:《野狐岭》《深夜的蚕豆声》《凉州词》“大漠三部曲 ”(《大漠祭》《猎原》《白虎关》)、“灵魂三部曲”(《西夏咒》《西夏的苍狼》《无死的金刚心》)、《爱不落下》;诗集:《拜月的狐儿》;文化著作:《一个人的西部》《大师的秘密》(全八卷)、《佛陀的智慧》(全三卷)、“光明大手印”系列(全十本)、“雪漠心学”系列等;文化游记:《匈奴的子孙》《堂吉诃德在北美》《山神的箭堆》等。作品入选《中国文学年鉴》和《中国新文学大系》;荣获“第三届冯牧文学奖”“上海长中篇小说优秀作品大奖”“中国作家大红鹰文学奖”“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等奖项,连续六次获甘肃省委省政府颁发的“敦煌文艺奖”,连续三次获甘肃省文联和甘肃省作协颁发的“黄河文学奖”;入围“第五届国家图书奖”,三次入围“茅盾文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