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基础综合知识口诀版
(来自公众号丁姐陪你考教师)
第四节 态度与品德的学习过程(高校教材357页)
一 态度的概念与结构
概念: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可考辨析题:态度就是能力。
错误。态度不同于能力,虽然二者都是内部倾向,能力决定个体能否顺利完成某些任务而态度则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例如爱护公物的行为,不是由能力决定的,而是由态度决定的。
结构:认知、情感、行为(知情行,情感是态度的核心成分)
二 品德的概念与结构
概念:品德是个体,根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而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与倾向,是个性中具有道德评价的核心部分。
结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知情意行)
三 品德发展的理论
一 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对偶故事,他律到自律
《儿童的道德判断》主要观点:两水平四阶段
他律道德水平,自律道德水平
自我中心阶段(2到5岁)
权威阶段(6到8岁)(他律阶段)
可逆性阶段(8到10岁)自律阶段
公正阶段(11到12岁)
记忆小技巧:儿童道德判断故事
幼儿园小朋友皮亚杰玩木偶,不给别人玩,以自我为中心。接着变成了低年级小学生,爱向老师告状,觉得老师是绝对权威。四五年级变成了评判员,认为大家都得遵守规则。六年级要求老师公正对待所有学生,经常为别人主持公道。
二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两难故事法,三水平六阶段
前习俗水平(他律道德阶段,朴素的利己主义阶段)
习俗水平(好孩子取向阶段,遵守法律取向阶段)(好孩子遵守法律)
后习俗水平(社会契约取向阶段,普遍伦理原则取向阶段)
总结回顾
一 态度的概念和结构(知情行)
二 品德的概念和结构(知情意行)
三 品德发展两理论(皮二四,科三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