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周礼到大司乐,有很多细节可以模糊地与以前读的仪礼印证,速度就慢下来了。因为要理解文意而慢慢读,和发现文中的彩蛋很多而有意放慢速度读,苦乐大不相同。前者只是认字,而不能忖度作者的心意,非常累。后者是作者的心意扑面而来,读同样的分量的文献,而所获甚多。
读经到这个时候,大约就能翻过极点,而加快速度了。加速的时机是什么时候?在发现自己的大脑在自动印证作者的心意,而不是认字而已之时,就可以增加阅读量。下一轮恐怕还是会遭遇认字的痛苦,但我已经识破了这种大脑的把戏,也就不怕了。
最难过的关是,体能不足,理性又不能识破外界的把戏。体能足够但陷于幻象的,硬扛仍然有突围的一天。稍微好办的是,体能不足,但理性明白困境只是暂时的幻象,而且知道迷宫的出口。体能足够而又看破幻象,困局也是暂时的了。
读经这事,长期坚持,必有所得。
大人开始读经最好选择文本架构严明精巧或者类例分明的,周易、周礼、左传都很好。少年开始读经不如选择文辞深茂的,书论孟礼记都很好。幼年读经应当选择音韵铿锵意象可触的,诗经最佳。孝经和尔雅都很不适合读。孝经应当践履,不必虚伪地读书。尔雅只是群经都过眼之后,再来慢慢归纳总结。
选定一经,找一个字大,译注靠谱的爆经本。每天十页,在此基础上加减,尽快爆完正文,选择一部自己最投契的经书。找经注本,刷三遍。找经注疏本,刷一遍。
目前已经刷的:易,毛诗,书,仪礼,礼记,左传,论,孟。在刷的:周礼。待刷的:公羊,谷梁。
比较喜欢的:仪礼,周礼,礼记。周易。结构太美。
一般的:左传,尚书。文辞很好。
没兴趣的:诗,论,孟。觉得很空泛,尽是些大道理。
所以读经有助于发现自己的性情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