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孩子,真难!
以前养孩子,生一堆,只管吃饱穿暖,现在养孩子,讲究质量,全面发展,家长们生怕输在起跑线上,各种教育理论层出不穷,多种发展形式花样百出,现在的家长已经眼花缭乱,可是着眼现实,才发现养孩子是个技术活。
孩子出生后是一张白纸,可家长也不是天生就会当家长的,我们都需要学习和成长,跟孩子一同进步,才能在养娃的路上走得顺心。
最近看《茁壮成长》,书中讲到的7种性格优势:自信、同理心、自制力、正直、好奇心、毅力和乐观,从实例出发,剖析孩子的心理,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可以给家长们指引一个正确的方向。
本书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同理心的讲述。
在看这本书的同时,刚好在网上看到一个视频。三个孩子在吃饭,母亲在旁边突然晕倒,最大的孩子大概12岁,转头看了一眼母亲,又继续吃饭。孩子脸上麻木的表情,继续吃饭的动作,让我大吃一惊,不禁反思,家长是怎么养出如此冷漠的孩子?
我相信大多父母对孩子都是热情的,尽力给孩子好的物质基础,在学习方面更是不遗余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期望很大,失望也是难免的。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父母对孩子来说是衣食父母,同样也是处处提出约束的“恶魔”,如果不做出正确的沟通,孩子会更加的叛逆,冷漠可能只是最轻微的一种反抗方式。
父母倾尽全力培养的孩子,在某一天你跌倒或者生病的时候,瞟你一眼,冷漠地转头,我不知道父母的心会碎成几片。此刻,孩子的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
这背后隐藏着太多的不可言说的家庭矛盾。二者互不理解,当父母看到冷漠的孩子时,只会痛心疾首,却又不知道从何下手。能一下就改变孩子的行为吗?答案不言而喻,必须有某些性质的改变,才能使孩子改变。
上述冷漠孩子的问题在于缺少同理心。母亲晕倒,孩子不闻不问,可能在孩子眼里,她只是躺一会儿,没啥事,也可能在此之前,母亲对孩子的态度不好,让孩子觉得心灰意冷,根本不会关心人。
如果养几个孩子,个个都是白眼狼,那么我们养育孩子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养一个失败的孩子,足以打垮父母此生所有的成就感。孩子是希望,教育不好就会让家长体会什么是绝望,所以在培养孩子同理心这块,一定要下功夫。
同理心,说得通俗点就是有同情心,看到人间疾苦有恻隐之心,看到父母朋友有困难有同情之心,对别人的感受能理解,能换位思考,做一个善解人意的人。
那如何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呢?
1.学会识别他人情感。每个人都会有情绪,开心伤心,大笑哭泣,要教会孩子识别他人的情绪,懂得如何应对。
一个人在哭泣,你如果不顾及他的感受,大笑起来,会不会是很怪异的行为?其实识别情绪的方式,孩子大多是从外界中潜移默化学到的。作为家长,只有在孩子表现出不恰当情绪时,给予指导。
2.限制使用电子产品,鼓励面对面交流。
互联网时代,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带给我们便捷的生活,可是对于孩子却不是太友好。网络世界充满了无数的诱惑,连大人都抵挡不住诱惑,何况是孩子呢?
完全不让孩子接触电子产品是不现实的,大环境下,家长能做的就是限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鼓励孩子多出去跟朋友面对面交流。
网络世界是一个虚拟的世界,电视机上平面的人物,色彩丰富,行为多样化,孩子只是在不断地接收,却不知道这些东西能带给他什么实际性的知识。
接触太多电子产品,人就会变得麻木不仁。让孩子多与孩子玩,真实时空中看到表情动作,以及发生的事情,才能让孩子产生同理心。
3.想象他人的感受。
我儿子跟一个小朋友玩,小朋友胖乎乎的,我儿子走上去直接跟他说,你好胖啊。当时我特别尴尬,还好小朋友不是很在乎,两个人还是开心的玩耍。事后,我跟儿子说,不要当面去说别人的缺点,会让人伤心的。
在与朋友相处中,要多考虑别人的感受,不能张口就来,恶言一句夏日寒。想象他人的感受,其实就是换位思考,如果你很丑,你愿意听见别人见到就说哇你好丑吗?
如果孩子不能理解,你可以跟孩子试着互换角色。比如我儿子听到我说别人家的孩子时,就会大吼,你一天只知道别人家的孩子。我跟他说,那我以后不说别人家的孩子,我就想问问你,你想要个什么样的妈妈?
儿子说,想要一个不骂人、温柔的妈妈。我问他,那我为什么会骂你呢?
儿子说,因为我不写作业。
我说,那就对了,不是我想骂你,而是你自己不自觉,如果作业做了,我肯定不会管你。
通过沟通,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改错的速度虽然有点慢,但在这种互换角色的沟通中,他至少知道我为什么会骂人。
其实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没有固定答案,但是会有指导方向。评判一个好的孩子,成绩不该是唯一标准,孩子的性格养成才是重中之中。
在我们心中应该有一个标准,应该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应该注重什么方面的发展。家长心里皆有答案,愿你不忘初心,陪着孩子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