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初学-天籁之音
成长的体验最不喜欢的一件事就是读书。小学、初中一直都是被迫。从没觉得读书好。有时甚至会想人为什么要读书呢?自由自在多好啊!所以我的少年时光多半是和逃避、玩耍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阳光明媚的春天我们喜欢爬山,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开的时候,我们谛听布谷鸟的欢唱。那潺潺流动的山泉,有一种甘甜浸润着嗓子眼。泉水里的鱼儿优柔地晃动着,绿竹高扬,风兮舞兮。我们对着大山呐喊,听山谷悠然的回响,宛如听大自然的天籁。
夏天,知了的高鸣歇斯底里,红色的蜻蜓对飞抑或漫天飞舞穿梭于弱柳扶风的堤岸上空,垂钓人最爱的柳荫下,孩子们摆弄鱼竿的等待极具耐性,静悄悄的鱼儿咬钩,怦怦跳的心,通红的笑脸,映绿了一泓湖水的荡漾。淘气勇敢的的野孩子,蹭蹭的攀爬喘到树梢用小手拽出小鸟的尖叫,让大人们惊讶的提心吊胆。
秋天,山雨欲来风满楼,我们最得意地就是去光顾那缓缓徜徉的河流了。当乌云黑压压的大片大片盖头,风急雨烈,苍穹雷声隆隆,电闪的光耀交织密不透风的雨雾,我们却扑通扑通在河里白条戏浪。雨停风息,当蓝天搭起一弯彩虹,我们兴高采烈的叫喊着。没有人懂得孩子们的欢呼。
冬天的清晨,在你听到雪的枝丫声还没有来得及悟雪的冷不丁到来时,雪花一片一片慢悠悠地已把窗外的朦胧世界纷纷扬扬装点得白茫茫,生命的兴奋和喜悦无法按捺。对雪花的喜爱,没有哪一个小脸蛋不洋溢着热气腾腾的微笑。我们巴望着天明,好早点去雪花的世界。
四季的厚礼,人类习以为常。孩子的天性和扑闪灵光的眼正如大自然朴素的馈赠,一如阳光、空气、水,不为大人重视。当成长被灌输的一点知识所扭曲,我们的天份被分数所桎梏。我并不喜欢我们的教育。沉默、叛逆、淘气,贪玩,野性难训使我逃避读书。我的功课,被荒废的如同百草园里疯长的杂草。老师的摇头,同学的孤立,父母的叹息使我倔强的用孤僻把自己一层层包裹,像中学课程里装在套子里的人那样,形单影只。没有人能领会那种孤独的味道。那时的我真不知书。
二 初恋-书的味道
高一,山里的鹧鹄咕咕着春的时候,我们那偏僻的山庄,来了一位江西师大毕业的班主任,教国文。高大帅气,白皙、明净的国字脸,鼻梁架着一副斯文的眼镜,干净整齐的白衫,笔挺的西装,扎着天蓝色的蝴蝶结领带,上课常度着方步。声音宏大一如庙宇高悬的洪钟,我们看老师的视角是仰视。
一般临近上课,女生都是挨挨挤挤在学堂的窗口叽叽喳喳守着,看老师夹着文本,步履清扬,飘进学堂,教室变得秩序井然,鸦雀无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刹那我茅塞顿开,原来读了书的人居然会是这个样子。我的内心油然升起几分肃静。
这位老师授课风格迥异。别的国文课老师教导他们班里的同学,不外乎------了解作者时代背景,背好词好句,诵读名篇,分析段落大意,写作特色,概括中心思想,讲解文章中的修辞手法,词法,解读文言文句法,讲考试题型,做阅读理解题库,等等。
他呢套路有点怪,他的最大特色:提问+思考+旁征博引+谆谆善诱。课堂上,他会不时地启发大家一些问题。如“ 同学们,你们认为国文是什么?” “如果你当老师,你怎么教国文?” “你认为国文考试分数说明了什么?” “中国有这么多方言,你喜欢听那个地方的话?” “你们爱听相声吗,喜不喜欢看戏?” “你们怕不怕上台演讲?” “国文和诗歌、音乐有什么联系?”“一个人的语言风格是怎样形成的?” “怎样学会说自己的话” “如何积累、提炼生活?” “如何进行题材、体裁训练” “如何进行文艺鉴赏?” 等等。到了高三,他的问题越来越多,涉猎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有人生启蒙哲学的,心理健康咨询类,影视评论,小说人物,教育,写作等等。
他的本领就是打组合拳,能够在提问中插科打诨引导你兴趣,让你见识文化和知识的有趣。他很少板着面孔,你上他的课会被他熏得其乐融融,哈哈大笑,不知不觉中长能耐,他会让你很好奇这个世界。
原来,在大不同的语言世界里,读书有真理的趋同,有道的抉择,读书使人类厚重。作为读有字书籍的工具,语言使我们从原始进化到文明的高度。而读每个人的生活,读人类历史的再创造更是一种对无字书的深度导入。
三 读书是一种智慧,是一种生活信仰的道路抉择。
读书使我们明理,懂得持之以恒地探索,真理追求;懂得敬畏,懂得做人有黑白,做事有分寸。更明白人类文化的冲突,皆因人类自身狭隘、悖论不通。世界原本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可是人类的肤浅非要去争斗是非。这使文化疑云众生。其中,儒释道的纷争就显得很无辜。
文化本不应该有门户,各家取舍不一,你硬要争。怎么办呢?
举个例子吧------
佛教讲拈花微笑,不啰嗦,另辟蹊径,不全依仗嘴的语言,些许肢体语言便让你心领神会,心电感应,明心见性。佛教的高明就是我不能和你一般见识。
道家讲道养,养得又何尝不是生命文化呢?你读书读不到道家的境界,然后干一些盲人摸象的蠢事,以为道就是这个样子?结果害了自己,误会了别人。
至于儒家的精要,很多人是读来读去,不知所以。
读书读进了死胡同。
一次,记得某大学的一位校长笑着对我说,读书太奢侈了,读那么多有字书干什么?社会是无字的,去社会游学呀,你得找寻自己的事业不是? 我沉默良久,是啊,读书取之于社会,总得拿出来用啊,不然读书又要什么意义呢?
如果我们只是一味读书不能立身于世,这与不读书又有什么区别?当然,大家都知道人要依靠读书、获取智慧来做好大小事情,可是读什么书,读到什么程度,人才与职业市场匹配怎样?如何得到职场价值体现?
这是需要智慧去贯通。问题是金钱世界很容易让许多读书人短视、心烦气躁,疲走生计,有优雅的心境,消费大量时间读书的人并不占多数。
社会分工精细,我们很多人读书不得要领,没有真正读到书。大学出来,开销了巨额学费,却时有找不到像样点的工作事件发生。唉,生活不易!
一些穷人家的孩子想靠读书来博取一点尊严的生活,遗憾的是读书入仕不那么容易!
我明白一些官的心里,读书、清清白白替社会做事,一路上遭不少罪,不值,于是对这个诱惑的世界爱恨交织,变得不管不顾,拼命榨取钱财。起初小贪,尝到甜头,演变到大贪,最后断送了人生,换来了读书没读透的一场悲剧。
还有我们普通人的通病,受了一些高端教育,就以为自己了不得,高高在上,看不起劳苦大众。这也是不明读书的真谛,枉费读书。
在我看来,读书其实是一种智慧,是一种生活情怀,它是心性的不断淬炼,是一场人格的修行,更多地沉淀为一种信仰的道路抉择。
为此我宁愿选择淡泊、宁静-----好读书,读好书!归去来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