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看了一个视频,说大老板大都是不爱读书的人,并且列举了一些事实。听了似乎是那么回事。
民间也有那么一种说法,说是百无一用是书生。
为何要有这种说法?在过去动乱年代,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是常事,手无缚鸡之力的穷秀才当然没什么用。
但即使在兵荒马乱的冷兵器年代,真正能统领三军,足智多谋的人,也是熟读兵书的人吧!
话说当年张良在博浪沙行刺秦始皇失败之后,就跑到下邳,张良原先并不叫张良,他是为了躲避秦始皇追杀跑到那里去的。他在那里改名张良,字子房。
在那里的汜水桥张良遇到一个老头,自称是黄石公,有意栽培他。因为看他是一个人才。老人给了他一本“天书”《太公兵法》。让他仔细阅读,并且告诉他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读好此书,可以当帝王的老师。要他十年后再出山。
张良得到天书之后,如获至宝。白天读晚上读,反复阅读,后来都背得滚瓜烂熟,通过这本书,他才知道自己原先是多么鲁莽幼稚。
尤其刺杀秦始皇的做法是多么的愚蠢。刺杀始皇帝也改变不了什么。自从读了这本书,他才真正成长起来。他知道,要想改变现状,就该推翻秦始皇的统治。
后来,天下纷争,群雄逐鹿,张良觉得时机成熟了。张良投靠项羽,后来追随刘邦,依靠他的才干,辅佐刘邦打败不爱读书的项羽,取得了天下。
在庆功会上,刘邦给予张良最高评价:“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军饷)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杰皆吾所用,所以吾得天下者也。项羽只一范增且不能用,所以被我所禽也。”
刘邦将三人杰张良排第一,足见张良在刘邦心目中的位置有多重要。
不得不说,熟读天书对张良的提升有多么的积极作用。
据说,孟子的母亲为了孟子成长,三次搬迁,最后在一个学堂边安了家,让孟子在书香门第的氛围里,快乐地成长。最终成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不学之,民斯为下矣。”
意思是:生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人;进过学习以后才知道的人,是次一等人;遇到困难再去学习的人,是又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还不学习的人,就是下等人了。
在古代,生产力低下,刀耕火种,人们认知并不深刻,所以一些聪明人不用学习,就能知道很多东西。这也是孔子说的生而知之的人。是最上等的人,但孔子也认为这种人少之又少。自己也不是一个生而知之的人,自己是通过学习才知道了很多事。
高尔基有一句名言说:“书籍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
书籍记录人们所累积的经验,各种各样的进步结果。
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时期。很难想象,不读书不学习的人,还能有什么大出息。
李嘉诚自爆每天临睡觉都要读书看报一小时。这几乎是雷打不动的习惯。
著名投资家巴菲特也说,他非常爱读书,每天阅读五六个小时,他每天要读五六份报纸。也看相当多的杂志。阅读是他最大的享受。他还愿意读人物传记等。
读书,可以提高自己的认知,读书可以让一个人充满智慧。
读书也不是随便什么都读的,也应该有一定的方向性。比方你要在某一方面有所作为,就多读一些这方面的书。术业有专攻,人不可能是一个万事通。人的精力有限,精力用在刀刃上会更好一些。这样才好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