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兵败垓下,汉军四面楚歌,士兵们集体大合唱:
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
归来吧!归来哟,别再四处飘泊。
歌声悠扬婉转又动听,汉军唱,楚军和,生死敌人唱成了亲生哥们儿。
项羽一听,想:我征战一生未尝败绩,虽然刚刚第一回吃了败仗,但是要比唱歌,咱可输不了!
于是,扯起了他沙哑又充满磁性的嗓子,唱了起来:
《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大白话翻译:
想我项羽武功盖世,一统江湖啊。
可是老天瞎了眼呐,不保佑我。我的宝马车也没了油,开不动。
车开不动了咋整?
哎,我的虞美人啊,虞美人,我该拿你怎么办呢?送了,心疼!杀了,肉疼!
这首诗不知道让多少善男信女流下了同情的泪水,也让痴男怨女们,重新地相信了爱情。
只不过项羽直到死,都还没搞清楚自己是怎么死的。死到临头,怪老天不保佑,怪马儿跑不动,和虞姬的爱情也成了他最承重的负担。
但是成王败寇,不是比谁更惨。要说比惨,对面的刘邦也不会怕了他。只是项羽自己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烂,怪不了谁。
项羽的一生命不长,死的时候才31岁,却有着漫长的作死之路。
项羽,楚国名将项燕之孙。项氏一族在楚国时代为将,名门之后。
小的时候不读书,读书识字只能写个名字。不学剑,学剑只能和一人对砍。他要学“万人敌”的本事。于是叔叔项梁叫他兵法。
《史记·项羽本纪》: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於是项梁乃教籍兵法。
秦始皇称帝之后,常常带着浩浩荡荡的大军旅游、封禅、刻碑、斩蛟龙、寻仙山、找仙草……
游到会稽(今绍兴)的时候,项羽也跑去看热闹,看着那个高高在上的千古一帝,脱口而出一句话:“他是可以被取代的。”吓得旁边的项梁赶紧捂住他的嘴巴,说:“再乱说,我项家就要被满门抄斩了!”
《史记·项羽本纪》原文: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群雄云集响应。会稽太守殷通对项梁说:“小梁啊,江西人全部都造反了,大秦要完了。我准备发兵先发制人,我做老大,你来做老二。”
项梁嘴上回答说:“好!”心里却想:做老二?一天到晚闷在裤裆里,不见光也不透气啊!
于是乎先发制人,授意项羽先做掉殷通。叔侄二人先设计,项羽砍下殷通的头,佩戴殷通的官印,殷通部下惊慌混乱一片,项羽一连斩杀殷通部下一百人。项梁做了会稽太守,项羽成了老二。
《史记·项羽本纪》: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後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须臾,梁眴籍曰:“可行矣!”於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众乃皆伏。於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公元前208年,项梁没打过章邯被杀,章邯随后大破赵国,赵王败走巨鹿,章邯率四十万大军围攻巨鹿。
《史记·项羽本纪》: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击赵,大破之。当此时,赵歇为王,陈馀为将,张耳为相,皆走入钜鹿城。章邯令王离、涉间围钜鹿。
公元前207年,楚怀王封宋义为上将军,做主帅率兵五万前往救赵。封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还是做老二),范增为老三,末将。
宋义领军到安阳,逗留了一个半月不前进,项羽建议:“秦军围困巨鹿,我们要赶快引兵渡河,和赵军来个内外夹击!”
宋义不干,说:“你懂个球!”
项羽不想再做个球,就砍下了自己老大的头,自己做了老大。
《史记·项羽本纪》: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钜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宋义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
接下来就是我们熟知的项羽破釜沉舟、以少胜多的巨鹿之战的故事,自此项羽名震天下。诸侯“跪”服。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於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於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等项羽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打败了秦军主力,刘邦早已优哉游哉攻破了咸阳,兵守函谷关。项羽大怒,要打刘邦,从名义上来说,这时候刘邦还算是友军。
范增等人也劝他赶紧干掉刘邦,以绝后患。
《史记·项羽本纪》:行略定秦地。函谷关有兵守关,不得入。又闻沛公已破咸阳,项羽大怒,使当阳君等击关。……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於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接下来就是耳熟能详的鸿门宴的故事,项羽最终没有听取身边谋士的意见,放走了刘邦。详情就略过不谈了。
在鸿门宴上,如果项羽有心要杀刘邦,那就是一挥手,甚至是一个眼神的事,哪里用得着自己动手?
只是,此时才27岁就已经打遍天下无敌手的项羽的眼里,看不见敌人、看不见朋友、也看不见身边的智者。
防微杜渐?虚心纳谏?呵呵,开玩笑!我只知道在刘邦的胸前射一箭!
有谁不服我就打到他服!霸气!
从历史的结果来看,项羽此举是亲手放走了以后给自己挖坑埋葬自己的人,也好。
刘邦入关,和秦民约法三章而退,好色的他连个美女也没敢带走,真是憋屈啊!
项羽入关,血洗咸阳城、杀已经投降的秦王子婴、火烧阿旁宫……
占尽了天时地利,他眼里却看不见天下,带走了无数的香车宝马和美女,留下了夕阳余晖下他那潇洒的背影。
《史记·项羽本纪》: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人或说项王曰:“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王见秦宫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说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项王闻之,烹说者。
赶走了刘邦,火烧了咸阳,项羽回到故乡依旧是个少年郎。
他就这么回到自己的地盘上去了,准备舒舒服服地过自己的小日子。自立为西楚霸王,其他的手下败将,比如刘邦、章邯什么的,都给他们封个王当当。
《史记·项羽本纪》: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项王自立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
分封完之后,在西楚霸王看来,各个诸侯王就该乖乖地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了,从此天下太平,相安无事。
我自己还是个“王”,上面咋还一直飘着一个“帝”?虽然事情可以做主,但是会有人碍手碍脚,不爽!于是暗杀了义帝。
《史记·项羽本纪》:乃使使徙义帝长沙郴县。义帝行,其群臣稍稍背叛之,乃阴令衡山、临江王击杀之江中。
可惜,项羽学周武王分封天下的那一套已然不适合时代发展的趋势了,各诸侯王也不是当初的亲戚兄弟。再说这个老大分东西,怎么分,小弟们也不会满意。
所以,接下来的日子里,项羽就是在不断地救火的路上,引火烧身。
公元前206年八月,齐、赵诸侯叛乱,项羽怒,一边拖住刘邦、彭越,一边攻打齐国。征召英布,这家伙居然不听自己的话,恨他!
《史记·项羽本纪》:项羽闻汉王皆已并关中,且东,齐、赵叛之:大怒。乃以故吴令郑昌为韩王,以距汉。令萧公角等击彭越。彭越败萧公角等。……而北击齐。
《史记·项羽本纪》:徵兵九江王布。布称疾不往,使将将数千人行。项王由此怨布也。
同年十一月,项羽坑杀秦卒20万。秦统一天下时,秦军把诸侯的人当做牛马来驱使。以前把他们当做牲口,现在却反过来要做他们的狗,秦军当然要搞事情。
所以项羽一合计,决定斩草除根,永绝后患。
《史记·项羽本纪》:诸侯吏卒异时故繇使屯戍过秦中,秦中吏卒遇之多无状,及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轻折辱秦吏卒。……於是楚军夜击阬秦卒二十馀万人新安城南。
坑杀秦卒或许是无奈之举,但是却会让天下人感到心寒。
公元前205年四月,刘邦率五路诸侯人马五十万攻楚。项羽自率三万精兵救援彭城,把刘邦打出了屎,又差点把刘邦打回自己的屎里淹死。
《史记·项羽本纪》:汉王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项王闻之,即令诸将击齐,而自以精兵三万人南从鲁出胡陵。……大破汉军汉军皆走,……杀汉卒十馀万人。汉卒皆南走山,……多杀,汉卒十馀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
我项羽只认拳头,其他诸侯也认,重新归附项羽。
《史记·项羽本纪》:汉王之败彭城,诸侯皆复与楚而背汉。
公元前205年冬,项羽平齐,烧毁房屋,杀死降卒。想着把俘虏来的人都迁走,他们就不会造反了,他们在路上也被杀掉大半。
《史记·项羽本纪》:汉之二年冬,项羽遂北至城阳,田荣亦将兵会战。田荣不胜,走至平原,平原民杀之。遂北烧夷齐城郭室屋,皆阬田荣降卒,系虏其老弱妇女。徇齐至北海,多所残灭。
随后刘邦采用陈平计策,离间项羽和范增成功。这下项羽终于耳根清净了。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乃与范增急围荥阳。汉王患之,乃用陈平计间项王。……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原赐骸骨归卒伍。”项王许之。行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公元203年,攻下荥阳,继续追赶“刘跑跑”。
《史记·项羽本纪》:楚下荥阳城,……汉王逃,独与滕公出成皋北门,渡河走脩武,从张耳、韩信军。
项羽的灭火效率其实很高,刀锋所指,哪哪都灭。只是那些被自己分封的诸侯王东边不亮西边亮,自己虽然有三头六臂,但是分身乏术。
在和刘邦对峙的过程中,无奈的他居然提出了要个刘邦单挑的要求。
项羽提出要和刘邦单挑?这波操作,可让对面把媳妇和儿子踹下车的刘邦自叹不如啊!
“你是单挑无敌的天下第一猛男,我是晚上连媳妇儿也“单挑”不过的糟老头子。我的脑袋被门夹了才会跟你单挑,不过我看脑袋被门夹的是你!呵呵……”请原谅刘邦不厚道地笑了。只不过被项羽在身上多射出了一个菊花。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谓汉王曰:“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原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汉王不听,项王伏弩射中汉王。
接下来,项羽大将龙且打不过韩信,被杀;自己亲自去打彭越。刘邦打败又无脑又不听项羽话的曹咎,项羽腹背受敌,难受地送还俘虏来的刘邦家眷,双方签订“鸿沟盟约”。
《史记·项羽本纪》:是时,汉兵盛食多,项王兵罢食绝。……项王乃与汉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项王许之,即归汉王父母妻子。
此时项羽早已众叛亲离,尽失民心。“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道理刘邦懂。盟约?对我刘邦来说,就只是一张纸呗。
刘邦单方面撕毁盟约,追击项羽。但是刘邦无论是单挑还是带小弟,都干不过项羽,又被项羽摁在地上摩擦了一番。
项羽:虽然看起来是我在逃跑的样子,但你刘邦就是打不过我。
《史记·项羽本纪》:汉欲西归,张良、陈平说曰:“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之。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楚击汉军,大破之。汉王复入壁,深堑而自守。
没办法,刘邦只好给其他帮派的大哥“画大饼”,然后没忘记给他们的猪鼻子上插上了两根大葱,说:“我们一起干掉项羽,共享天下。好兄弟嘛,除了媳妇儿,都可以共享!”
于是,韩信、彭越等被哄得觉得自己真的就是一头大象,屁颠屁颠就跑过来了。
《史记·项羽本纪》:於是乃发使者告韩信、彭越曰:“并力击楚。楚破,自陈以东傅海与齐王,睢阳以北至谷城与彭相国。”使者至,韩信、彭越皆报曰:“请今进兵。”韩信乃从齐往,刘贾军从寿春并行,屠城父,至垓下。大司马周殷叛楚,以舒屠六,举九江兵,随刘贾、彭越皆会垓下,诣项王。
接下来就是我们熟知的“垓下之战”的故事,就回到了文章开头,双方深情对唱的场景。
在项羽唱完动人的情歌之后,怀里的虞姬感动得哭了,也和了一首:
《和项王歌》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唱完,拔剑自刎。回应了项羽的“虞姬虞姬奈若何”。你不知道该把我怎么办,我就在你面前自行了断。
项羽的结局我们都知道:自刎乌江。
最后,刘邦端坐高堂南面称“孤”,堂下文武百官拜倒在地山呼“万岁”。
他可以肆意地调侃大臣,故意卖了一个关子,问道:“来来来,大家都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我为什么赢了项羽拥有了天下?大家畅所欲言,都不许说假话,骗我的话小心我打你们的小屁屁!”
“陛下英明神武!”、“陛下武功盖世!”、“陛下长得最帅!”
《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
刘邦捋着自己的胡须,搂着怀里的美人,摇摇头微笑道:“非也,非也!我不如张良、萧何、韩信牛逼,但是我会使用他们!”说完,开怀大笑。
《史记·高祖本纪》: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群臣一脸懵逼,“汉初三杰”心里:mmp!
而项羽真正地成为了一个“孤家寡人”,光杆司令的那种。没了子民,没了爱人,没了小命。
抛开其他比如经济、政治、军事以及生产力等大的社会环境因素不谈,就光从人物性格特点来看楚汉争霸。刘邦表现成熟得近乎于“老奸巨猾”,而项羽则是幼稚的近乎于“弱智和反智”!
读《史记·项羽本纪》的时候,我们会产生一种回想起来会自嘲的冲动,那就是:皇帝不急太监急。恨不得能钻进书里面去给项羽指点一下江山,只恨手握棋子的人不是自己。
但是冷静想来: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不无道理。
失败者只会借助失败者的故事,来为自己的遭遇留下同情的眼泪,并且这个眼泪是为自己而流,而不是为了故事中的失败者!
---小李上学,读诗学史,喜欢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