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测过我的智商,不过我觉得应该还是达到了平均水平的。有时候学东西比一般人快,有时候慢,更多的时候就是平平无奇的水平。读过不少有关于天才儿童的传奇故事,年轻的时候狠狠羡慕过一段时间,年纪越长,心态越好,这事儿可遇不可求,每人都有自己的福气。不过还是有很多父母望子成龙,想出了各种招。我姑姑跟我说过她邻居自打怀了孕,就天天熬燕窝吃,生了个女孩果然皮肤白嫩水灵。两者之间是否有联系暂且不论,这直接导致了年幼好吃的我当时最大的梦想就是当孕妇。
一直持续到我看了《骆驼祥子》。
胎教嘛,我不太懂,只知道可以听听古典乐,这还是看麦兜知道的(不掉点书袋会死),不过对幼教还是很感兴趣的,没有真孩子实操我也说不上有经验。这里仅仅是捡一点学习认知神经学时的干货分享一下。是关于如何轻松学会八国语言,成为语言天才,走向人生巅峰的。
网络上很红的公开课crash course曾出过一个系列是关于心理学的。以前在油管上看过生肉,后来在网易公开课上看见有翻译好了的,以前硬看时误解了的概念,落下的病根,一下就解决了。同时也很后悔没学好英语,连学知识也要落后于别人,学好一门外语的重要性不言自明。crash course第16集就是研究人类区别于动物的这种迷人特性——语言。
人之所以为人,一个很关键的地方在于我们拥有语言。用一些最简单的音节,我们可以组合成单词。再使用单词组成无限的短语,句子,段落乃至文章。世界上有很多种语言,流传度广的,几十亿人在使用,而某些小众的语言甚至只在三位数的人群中流传。语言是人类这个物种最特别的地方,很多人认为是语言使我们与动物有所区别。
当然,现在这个观念被挑战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动物学家发现动物们也是有语言的,有些聪明的大猩猩,甚至能粗浅地掌握一些人类的语言,其中最著名的就是kanzi同志,它是一只bonobo,关于他的研究报道一堆堆的,有兴趣可以搜搜看。
不过观察黑猩猩的行为总归是为了解释人类自己的行为,很久以前,科学家就对人类的幼儿是如何在自然而然的情况下就掌握了语言感到十分好奇。并做了很多研究提出了多种理论。
世界上的语言千奇百怪,统计表明,有超过7000种语言现存于世。无论是哪一种语言,其基本构成都是一致的:音素,词素,和语法。人类学习语言的过程就是逐步掌握这三个基本要素的过程。
在4个月的时候,婴儿就可以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此时这些发音不构成意义,即使他们发出“mama”亦不代表是在呼唤妈妈。他们只是在接受大人给予的灌输,并且单纯地去模仿口型,振动声带。到了1,2岁的时候,小孩子就可以说出一个单词了,此时他们从只知道接受信息变成了也能够输出,词语对他们来说拥有意义,当他们说“mama”就的确意味着呼唤母亲。(2010的诺奖得主研究的结果是12月的孩子就会简单的语法,比如兔子推了青蛙。)等到18月大时,他们的学习能力飞速提升,学习词语的能力从一周一个单词变为每天一个。2岁的时候他们已经可以开始说两个词语的词组,并且有一定的语法概念了,此时更多的是名词与动词的组合,如“吃糖”,“脱裤子”,而且不会说成“糖吃”,和“裤子脱”。
所以人类从完全没有任何语言的概念到熟知一门语言的单词,语法,音调等等用时也就3,4年。这个从0到1的跨度相当之大,对于人类幼儿来说却并不是难于上青天。对比在已经熟知一门语言,心智成熟鉴定,苦学第二外语仍难有成果的成人,可用天才形容。关于小婴儿是如何学会使用语言的,是通过Skinner他们所说的环境影响还是Chomsky所提出来的自动习得通用语法,或是别的理论,至今还无定论。
前面都是对crash course的复述,看着无聊的直接去看视频吧。不过其中引起我兴趣的很关键的一点,是如果幼儿长期暴露在一个单一的语言环境中,很快就会丧失学习其他语言的超能力,变得只能适应家庭环境中的语言。比如欧美人很难平平仄仄平,日本小孩英语说的不要太差。这个就像胚胎细胞分化般的时期其实相当短暂,大概是8到10个月这段时间内,小孩对语言的选择就完成了。
华盛顿大学的学习与脑科学研究所的联合主任,Patricia Kuhl教授是幼儿早期语言学习和脑发育方面的专家,我看到了她在2010年的一个TED演讲,感觉很奇妙。按她的理论来说,婴儿是根据做统计的方法学习语言的。婴儿暴露在哪种语言环境中,他对该种语言的特征性的发音就会更加敏感,比如我很早前就被决定了是个nl不分的弗兰人,有时候我自己都听不出的发音错误,却很容易被北方的同学察觉到,这样的差别,在人生的初始就确定下来,那时候有些孩子还不会叫妈妈呢。
Patricia Kuhl: The linguistic genius of babies
在这个演讲中,Kuhl教授提到了她用的一种仪器叫做Magnetoencephalography,简称MEG。是一种完全无害的,无侵略性的给宝宝使用的人脑活动的磁共振。她说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科学家可以进入人类幼儿的大脑看个究竟,这对那些有语言障碍的儿童无疑是好消息,这对于幼教的方法论也是突破。
如果要付诸实践的话,如果孩子刚出生,记得在家里营造多国语言氛围。没事甩个大舌音小舌音的,普通话方言克林贡语轮番轰炸,天天给人全语言范围地毯式扫描,保证这是赢在真正的起跑线上,以后孩子学语言时发现自己倍儿天才,甭管什么语言一点就通,说英语想来美音来美音。这时候家长就可以深藏功与名了。
这么一想,也许很多事情都是越早影响,影响越大,虽说我们都不记得自己童年的模样,可每个人都得与自己的过去一起成长,那些消失在混沌中的婴儿的记忆,也许在最深的地方左右着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