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快乐!
爸妈以前常说过了正月十五,年就算正式过完了!时间真快!
今日第一次搭乘公共交通上班--地铁绿色出行,看着身边形形色色的打工人,感慨这美好的一天又开始了,大家匆忙的脚步,丝毫没有因为今日元宵节而丝毫放慢,这就是咱们打工人的节奏。
一路的悠闲可以看喜欢的新闻和各式帖子,其中有一个触动心弦,甚至是强烈认同,因为让我想起来了春节期间的种种。
中国人对“回家过年"的执念,是刻在骨子里的。
走亲访友的马不停蹄,不咸不淡的客套寒暄,作息规律的杂乱无章,原来作者也是这样经历着,也许千千万万的回家人都是在这样的期盼与失落中度过。
走在“四十不惑”的阶段,任何的发生都能坦然接纳,也许这就是作为中年人的成熟吧。作者的几个观点犹如心灵鸡汤点醒路人。
1)人人残缺,何须攀比?
你看我好,我看你好,就好比《围墙》,“别人”未必如你想象中那么光鲜。当求外不得时,就是时候该求内了,读书学习是最好的镇定剂与强心剂。
上帝的公平无处不在,它怎可能把一副好牌全都发给一个人?
总会趁其不备时,在你生命里偷挖个洞,为了存放那些遗憾。
知足常乐,并不是一种自我慰藉,而是接纳遗憾后的谦卑修行。
2)除了生死,人生无大事
作家白落梅曾说:“人在年轻的时候,总是什么都想要,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等到年岁渐长,只要身边的亲人都健康,就已颇为知足。”
的确,人生最大的幸事,莫过于双亲健在,兄弟无故。
世间最好的福分,莫过于家人齐整,膝下承欢。
余生很贵,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件不是小事?
人越往后就越明白,一家人安康,比什么都重要。
3)有些关系走着走着就散了,不必追
离家久了,儿时的玩伴早已各奔东西,即使再见面也是迅哥和闰土间的隔阂。
人到中年,发现鲁迅笔下的文字,才是真实的人生。
那片令人神往、炊烟袅袅的乡村烟火,早已一去不复返。
有些关系走着走着就散了,一些人安放在回忆深处就好。
想想远嫁的我,哪里才是我的家呢?虽有些酸楚,但是也为当初的选择无憾,这就是命中的缘分,欣然接纳所有的一切。
4)年年失望,年年都想回
这个就是重点,道出了无数人的心声。
每次过年回家,会上各种火,生各种气,人情往来的困扰,费尽钱财的辛酸,逢人不远不近的寒暄……无一不是困住我们的牢笼。
可随着年龄渐长,慢慢体会到了父母倚门翘首盼儿归的凄凉,想到了小时候傍晚放学坐门口等父母回家的自己,原来这就是生命的轮回。
对待父母,现在似乎理解了,尊重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孝顺。
欣喜若狂也好,充满失落也罢,一切只为团聚。
明年,我依旧准备回家过年,你呢?
昨晚,爸妈亲自做了元宵节必吃的家乡特产--团子,坐两个多小时地铁送过来,就是为了让他们的孩子吃到最新鲜最可口的食物,小小的举动,大大的温暖,父母对孩子的爱永远是不求回报,这就是人世间最珍贵的情感,祝愿天下父母喜乐安康,万事顺遂!也祝大家团团圆圆,阖家幸福,蛇年大吉,万事都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