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孩子们的专注力,家长们大多感到头痛。市面上用来训练孩子们的专注力的书籍也不少,作为4岁娃娃的妈妈,笔者也亲测了几本,虽然这些书能让孩子们专注的玩~1个小时,但跟我们广义上说的培养专注力是两码事,因为做其他事情的时候孩子还是不专注,一会儿玩一下这个玩具,一会儿又翻翻书本,一会儿又跑去吃零食了。
孩子们不专注,正常吗?
看了Dr. 魏的专栏,就有些释怀了,至少这是普遍现象,自家孩子不算有毛病。年龄越小专注的时间越短,一个三四岁的孩子的注意力时长也就在20分钟左右,他们的注意力是被动的,很容易受到干扰。这是跟大脑发育的规律有关系,大脑的前额区就跟注意力有关,这块区域的发育比较迟缓,到二十岁之后这块区域才完全发育成熟。如果谁家孩子幼儿园就能坐在那儿一小时不动弹,家长反而要操心了。
怎么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呢?
专家们有几个建议,我们可以参考一下。
第一,少干扰孩子。
看到孩子们做不好,家长总感觉焦虑,有些人会经常忍不住要指导一下。有一个朋友是教幼儿钢琴的,经常遇到一个家长在旁边陪听,小孩子没弹几分钟,家长听出来不对就马上说,“哎呀,上次老师不是教过了吗,怎么老记不住。”一节课下来要打断好几次,效果就是越打断小孩子弹得越差,甚至课也不想来上了。家长的这种干预,对孩子的注意力是一种破坏。
还有的家长经常想一出是一出,不管孩子们当下在做什么,得跟着家长的步调走,比如突然想起要给宝宝吃水果,就打断孩子“来,来,宝宝吃苹果。” 这些都会打扰到孩子们。
培养孩子专注力的第一件事就是不要打扰他们。
第二,给孩子一个合适的环境
孩子的注意力会受到来自内在和外在的影响。外在的影响,比如环境的刺激,如果小孩在看书或者玩玩具时,家长在看电视,电视即便是静音的,也依然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另外一个典型,就是有些家长喜欢给小孩子买很多的玩具,结果一个麻烦就是难收拾,另一个引发的问题是,孩子们在众多玩具中无法控制自己的注意力,这个也好玩,那个也好玩,注意力四处漂移。笔者也恰巧是这个类型,虽然买了一个收拾的置物架,玩具是按规则摆好了,但每次小孩子一玩过,就跟地震现场一样,而且要一遍一遍的收拾。专家的建议是给孩子营造一个没那么多刺激的微环境。当然不是说一定要少买玩具或者扔掉玩具,可以事先问小孩要玩什么玩具,就只给他要的,其他玩具都要收到孩子看不到的地方,他也就自然只专注玩身边这个玩具。
第三、给孩子树立榜样
孩子们现在最恼怒家长的,或许就是手机不离身吧。我们还在陪伴孩子的时候,经常会忍不住刷个微信,随手处理个公务这些。虽然家长不出声,但孩子们还是注意到了,孩子们会模仿我们的行为方式。我们要孩子专注,自己也需要变成一个专注的人,言传不如身教。
以上建议主要是在控制外在环境,
怎么才能让孩子提升自发的专注力呢?
我们会发现孩子们在什么时候最专注?在玩我们的手机或平板电脑的游戏时。那么原因在哪里?我们都知道,游戏的设计就是要挖空心思的吸引你的注意力。从心理学上有研究过,如果一个事情要吸引你的注意力,必须做到下面这三点:
1.有明确的目标
- 难度与你当前的能力想匹配
3.有及时的反馈
满足这三个条件,孩子们大多会自动进入专注的状态,也就不用家长逼他们专注了。
具体怎么设计这些学习任务呢?
明确目标:
举个例子,假如家长们要孩子学好舞蹈,这个目标就很空很大,但我们可以说,“我们来练好老师今天教的这3个动作”,这个目标既容易实现也很明确。
难度匹配
没有人一开始就能KO游戏里的大BOSS,总是慢慢过关卡。 比如笔者教自己的宝宝练习剪纸,如果刚开始就剪个动物,宝宝马上就说“我不会剪,不要剪了”。我们就从练习剪一个三角形,一个方形这种直线型的。连圆形也是不能一开始就练习的,因为很多宝宝在23岁左右根本就画不了圆。我们在练习剪圆时,就跟宝宝说“看到这个地方太尖了,就咔擦剪掉一点点“,剪一刀的任务就很简单和明确,大概过了34次,她就能慢慢剪出一个蛋的形状了。
及时反馈
及时反馈大家都很认可,笔者纠结的是要怎么反馈? 纯粹的夸也不是办法,老是指点孩子,孩子马上就不做了。专家的建议是胡萝卜加大棒,正面反馈配上一点点的纠正。笔者还尝试了一个方法,就是跟孩子一起学,然后假装没学会,然后让孩子对照老师教的来教我,纠正我。这样的反馈也是可行的。
总的来说,培养专注力其实不单是孩子们的需求,我们成人也有,育儿育己,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