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改变,你一直都有选择。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德勒的咨询室里有一个三面柱,上面分别写着,我很可怜别人很可恶,怎么办?
02
想要改变就要创造新的经验,用心的行为获得新的反馈,通过新的强化养成新的习惯。@
03
改变的障碍是旧的经验,让舅舅经验根深蒂固的最重要心理机制就是心理舒适区。心理舒适区并不是熟悉的环境,而是对环境采取的熟悉的应对方式。因此走出心理舒适区不是脱离熟悉的环境,而是要改变我们熟悉的应对方式。印的方式就是我们应对那些困难问题的处理方式,心理学中有专门的应对方式量表归纳了我们面对困难问题的六种处理方式,分别是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你的方式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行动上的,是战斗还是逃跑,另一个是如何应对我们的情绪?对焦虑感的回避,还有对控制感的需要,总是让情绪这头大象重新回到熟悉的应对方式。
一个案例,有一位刚结婚不久的女士,由于成长经历发展出一种应对方式,对关系不抱有期望,随时准备离开过一个人的生活。这种应对方式显然不适合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但却适合应对两个人不在一起时产生的分离焦虑。现在为了配合这种熟悉的应对方式,这位女士试图选择两地分居,并且巧妙的认为是为了选择更适合自己职业发展的城市。这位女士和丈夫后来一起接受了心理咨询,陈老师给这种分离焦虑起个名字叫做小闹铃。以后如果你又产生了这种想法,你就跟丈夫说出来。政府会你一下你的耳朵。告诉你,闹铃已经关掉了。
04
利用心理免疫x光片系统可以找出我们内心真正害怕的东西,这是阻碍我们改变的根本原因。
这张x光片分为四个栏目,分别是我们想要达到的目标,跟我们目标相反的行为,这种相反行为背后的好处。这种好处背后存在的重大假设。
龙哥说,如果潜意识不能变成意识,就会成为我们的命运,主导我们的人生。我们以为活在常识或者理想之中,其实不过是活在假设之中。
05
假释往往隐藏很深,深到潜意识,于是你以为这是常识?当第一时发现之后,你就会用理性去检验它。这个假设可以用,如果……就……这种句式来表述。这时候你可以化身为行为科学研究者,设计一个行为测验,用你的行为去做一个小测试。看一看真的这样做了会有什么结果。比如你有抱怨的习惯,你想改变,背后的假设是如果直接表达出来,就会引发冲突,那你就可以去做一个行为测试。再比如如果早起上午就会没精神,还是会想睡觉 ,这种假设是不是吃屎呢?我们会用行为去检验嘛
06
怎样促进我们的改变呢?利用小布置原理采用奇迹提问法。当你遭遇到很大的压力,你觉得无法改变的时候你就会退缩,大象就会保护自己。会告诉骑象人,这是不可能改变的。嗯,现在你可以告诉自己,如果奇迹发生了呢,想象一下改变后的美好场景,你觉得要实现这个奇迹,第一步要做什么呢?
07环境场原理,如何让新行为变为新习惯?场就是我们心里关于空间功能的假设。也是环境记忆中我们的历史。图书馆就是用来学习的,学霸总是成群结队的。营造适合自己的场域,帮助自己养成习惯,迅速进入状态。
08
促进自我改变的第四个原理是情感出发。感性这头大象极容易受到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的影响,也容易受到爱,怜悯,同情,忠诚等正面情绪的影响。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的影响不但不持久,反而会增加压力。就像一个士兵,总要解甲归田,对自己多一些爱,怜悯,同情,期待吧。当别人说道理都懂的时候,他是认为道理跟自己没关系,这是没有情感的触动。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一定要先有情感的出发。大象是听不懂道理的,但是他能听懂唉。最爱才能让大象心甘情愿的上路。